自1994年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我國互聯網發展便呈現出井噴之勢。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其中江西擁有網民1543萬人,普及率為34.1%。可以說,互聯網已經深深地滲入到了人們的工作生活中,影響著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
但互聯網在井噴式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系列問題。諸如“人肉搜索”肆意泛濫、淫穢色情瘋狂傳播等等,都將網絡空間搞的是烏煙瘴氣。種種亂象侵害了公眾利益,損害了主流價值根基,甚至已經成為了社會公害。而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虛擬世界中的網絡行為也應受到現實法律的規范和約束。在如此語境下,全面依法治網已經成為網絡信息工作面臨的現實課題。
毫無疑問,要依法治網首先就需要有完備的法律,也惟有如此才能做到有法可依。盡快建設完備的互聯網法治體系,甚至已經成為了當前依法治網、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最迫切需求。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江西就明確表示要加快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性法規文件。如此這般抓住了問題“牛鼻子”,有助于更好地解決互聯網問題,為依法治網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
有法可依是前提,違法必究、執法必嚴更是關鍵。因為依靠網站、網民自覺來達到“依法治網”并不現實,還離不開相關部門的監督與管理。而今江西要求加快建立網絡執法體系,規范執法主體資格、執法程序、執法行為等,也都是在保護網絡運行維護網絡活力。更何況這本身就是依法治網的一種體現,必然能夠促進網絡快速健康有序發展,使“依法治網”成為新常態。
其實,完善法律、強化執法都是在客觀層面上采取的措施,網站、網民主動作為也不可或缺。具體而言,就是對于提供服務的互聯網企業來說,就應遵守“微信十條”“約談十條”等法律法規,做到依法辦網;對于普通網民而言,也應遵守“七條底線”、“賬號十條”等法律法規,做到依法上網。若在強化執法同時,網站與網民都能有所作為,則依法治網就不再是夢想。
毫無疑問,要想落實“依法治國”方略“依法治網”就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然我們也應明白,依法治國方略在互聯網的貫徹與落實將會是一項長期并復雜的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了。而今在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在全面依法治國開局之年,依法治網更將會面臨一系新問題、新矛盾,需要各領域、各部門的齊心協力。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我們真抓實干,以法律為行為準則,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很快就將重新呈現在世人面前。(楊 飛)
依法治國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基本特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對于依法治國的新部署,是基于對我國法治建設已有成就和存在問題的總結和評估而作出的。
長期以來官貴民賤、官尊民卑的意識將普通百姓一直禁錮于“民不告官”、“民不與官斗”的一種常態中,人們心目中沒有民可以告官的觀念。
分析來看,這是一種慣性思維——即當地政府可能養成了不理會“民告官”案件的壞習慣,也是一種官僚思想,還像一種“老大”作派。
這一年,中國“十二五”規劃收官,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開啟了向著全面小康的最后沖刺。2015年,“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引領治國理政方向,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成為貫穿全年工作的一條主線。
實踐證明,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是推進落實“四個全面”的必然要求,是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更好履行政府職能的現實需要。
這一年,中國“十二五”規劃收官,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開啟了向著全面小康的最后沖刺。
“律師是法律職業從業人員,更是維護司法程序公平正義的重要一環。警方表示,以周世峰為首的這批律師還煽動網民對政府工作人員實施電話滋擾,對法官、執勤民警等進行侮辱誹謗、威脅恐嚇。
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一書,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
新華網北京4月27日電 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一書,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共分8個專題,收入193段論述,摘自習近平同志2012年12月4日至2015年2月2日期間的講話、報告、批示、指示等30多篇重要文獻。
新華網北京4月27日電 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一書,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共分8個專題,收入193段論述,摘自習近平同志2012年12月4日至2015年2月2日期間的講話、報告、批示、指示等30多篇重要文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蘇:要實現良法之治、落實依法治國、依法治省基本方略,就必須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來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或者主張治理國家。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獲知對“依法治國”不同的理解。而對于拼搏在生產生活經營第一線的普通公民而言,莫過于讓自己做人辦事更有規矩、更有安全感來得真實,來得實在,來得坦坦蕩蕩。
習近平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只要改革措施有利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有利于維護憲法法律的權威,有利于維護人民權益、維護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穩定,就堅定不移向前推進。
法治的生命在于實施,依法治國的功效在于實踐。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緊緊抓住依法治權、依法治官這個關鍵,切實把權力關進法律和制度的籠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