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昨天結束對非洲四國的訪問回到北京,這是一次非常務實且成果豐富的訪問。李總理在此行中提出中非合作的六大工程,對雙方合作規劃做了世人矚目的擴容和升級。尤其突出的是,這次訪問為中國企業接下兩個鐵路建設大單,李總理親臨了中國與肯尼亞簽訂蒙內鐵路相關合作協議的儀式,這條鐵路將是東非鐵路網的起始段。此訪還助中鐵建拿下尼日利亞沿海鐵路的合作框架協議,這兩大合同對中非合作具有里程碑意義。
習近平主席去年3月訪非,李克強總理時隔僅一年再來,外部大國領導人對非洲這樣的訪問密度極為罕見。
在中國的帶動下,西方大國的一部分注意力近年又重新回到非洲。但西方對非洲的政治態度仍是陳舊的,放不下老牌宗主國的架子,對非援助被它們當成以自己意志改變非洲的手段,每一筆投入都要計算政治回報。這使得西方與非洲中間永遠隔著一層。
中國同非洲的合作之所以開展得順利,是因為雙方是平等的,合作是互利共贏的,一切都實事求是,既有官方推動,也有民間的相通,一切順其自然。由于中國和非洲都是蓬勃發展的經濟體,雙方民間的合作意愿和需求取之不竭,只要官方加以鼓勵和正面引導,實際合作就如大河出川般滔滔不絕。
西方與非洲總有些格格不入的東西,華盛頓或歐洲的領導人去非洲,總是大談民主、治理等“能力建設”,這些“清談”常有一方教訓另一方的性質,不僅帶給非洲困惑,有時還刺激了西方同一些非洲國家的更多矛盾。中國人更多同非洲人談醫院、志愿者、小學校以及非洲亟須的交通網絡等基礎設施,而這些現代化元素恰是非洲發展民主和治理能力所離不開的。
西方的媒體力量強大,給中國的非洲政策扣了“新殖民主義”等不少帽子,但到了非洲現實中,中國帶來的平等合作總是受到更多歡迎,西方附帶苛刻政治條件的援助反受冷落。在非洲這塊生機勃勃的大陸上,西方除非改掉自己高高在上的貴族做派,否則它們的不接地氣只會越來越嚴重。
用李克強總理的話說,中國同非洲是“一起哭過”的朋友,因而不會相互忘記,這一總結非常貼切。中國和很多非洲國家是可以稱兄道弟的,對于發展中的一些困難和問題,我們感同身受。中國真心希望非洲國家走上發展的快車道,擺脫貧困,人民都過上好日子,我們為此分享經驗,相互鼓勵。國家和民族之間的朋友本來就該是這樣交的。
中國當年很困難的時候,援建了坦贊鐵路。坦贊鐵路精神經過時代升華,化成今天的兩條鐵路合作大單。中國當年恐怕沒想到有今天,當下的“意外收獲”也值得今人更多思考。
李克強總理提出,力爭實現到2020年中非貿易規模達到4000億美元左右,這一目標顯示了中非合作的驚人潛力。西方光妒忌、說風涼話沒用,非洲發展的機會屬于全世界,但西方需要放下身段,主動適應非洲的現實,而不是強迫非洲追逐西方主導的“世界潮流”。
中國是非洲發展的鼓掌者和參與者,我們沒想在非洲獲得某種“排他”的機會,我們對非洲是正常的伙伴,對西方大國也只想做正常的競爭者。西方如果甘做非洲發展新時代的落伍者,那是它們自己的事。▲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