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陳道明及他的語錄又刷屏了!而這發生在本應非常浮躁的“雙11”前一天。這一次,陳道明帶著自己對于文化、電影和演員自我修養的深刻理解,沖上了一個又一個媒體客戶端的頭條。
近日,演員陳道明接受采訪時稱,“衡量一個民族是否有風骨和底蘊、判斷一部電影是否有價值和情懷、評價一名演員是否有教養和修養,看的是文化自覺。”演員陳道明認為,泛娛樂的文化生態、唯票房的劇本創作、純圈錢的文企上市和沒教養的藝人涉毒,深刻反映出當前的“文化失覺”現象和文藝浮躁風。(新華社11月10日)
陳道明及他的語錄又刷屏了!而這發生在本應非常浮躁的“雙11”前一天。這一次,陳道明帶著自己對于文化、電影和演員自我修養的深刻理解,沖上了一個又一個媒體客戶端的頭條。而無論是哪一款APP的新聞鏈接,陳道明在評論中都收獲了數不清的支持和點贊。應該說,在演藝圈或明星界,能夠憑借接受媒體采訪就能占據新聞頭條的,相信也只有陳道明一人而已。
上一次或者上幾次被陳道明及語錄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應該是在半年前。一篇名為《陳道明寫于60歲前夕:無用方得從容》、類似于高級心靈雞湯的文章被轉發了一遍又一遍。這篇文章的火熱度,甚至維持了差不多四五個月的時間。在文章中,陳道明自我描繪成眾多觀眾想象中的完美人物,對家庭負責,對劇本苛刻,對藝術有追求,對優秀作品本著寧缺勿濫的標準,經常性的沉淀積累,練書法,學水墨畫……有擔當,有情操,有標準,有底線,拍出來的作品部部經典,對于這樣的一位成熟男人,誰又怎能不喜歡?
不過,因為文章過熱,這篇文章還被質疑為非陳道明作品。之后就有一篇《陳道明沒那么完美》的文章在朋友圈瘋轉。文章認為,陳道明作為修為極高的男人,不可能把自己描寫得那么完美,尤其是他們這類人從來不會進行自我標榜。而且之前那篇文章也完全沒有證據就是證明出自于陳道明本人之手。同時,“陽光之下,或多或少,人們都在表演;陰影之中,不為人所見的,才是真實”。
其實,陳道明有沒有寫《無用方得從容》一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即便沒有這樣的文章,觀眾仍然十分喜歡陳道明,喜歡這個據說現在仍然不用手機的男人,喜歡這個拍一部戲就要休息一年的演員,喜歡這個幾乎在外界眼中找不到任何缺點的男人。觀眾與讀者們相信的是,即便想象中的陳道明并非如朋友圈里所曬出來的那樣完美,但陳道明依然是當下演藝圈里的楷模與標桿。
陳道明的身上,有一種學院派演員的高貴氣質,在商業化大潮的沖擊下,這是彌足珍貴的。這種氣質,在當下絕大多數演員身上幾乎找不到。陳道明能夠在一個充滿誘惑的花花世界里把持住自我,仍然能夠堅持對作品和藝術的高標準追求,更能夠嚴以律己——這就是我們希望藝人應該具有的品質。即便這個人不完美,有缺點,但至少在媒體報道中,我們只能看到他身上散發出來的正能量。而這,也應成為所有演員尤其是大腕演員的價值追求。(王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