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報報道了中國“野雞大學”傍名北京最多的情況,北京市教委昨日回應稱,中國“虛假大學警示榜”上,辦學地點在北京的大學均為虛假,將聯合公安機關對其官網依法清理。(《新京報》5月21日《市教委清理“野雞大學”網站》
所謂的“野雞大學”,指一些大學或學院隨便向學生發出證書、文憑等,而該些證書或文憑并不獲承認。說白了,其實就是“文憑工廠”或者干脆就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虛假大學。近日,210所中國“虛假大學警示榜”引起廣泛關注。榜單上,標注辦學地點在北京的虛假大學最多,有95所。經核實,名單上提到的駐京大學均為虛假,均未經市教委批準,絕大多數為設立網站進行虛假宣傳,從事非法辦學活動。因而,北京市教委明確表示,要聯合公安部門對“野雞大學”網站進行清理。
由于“野雞大學”主要依賴網站進行所謂的“招生宣傳”,所以清理“野雞大學”網站無疑是有效的治理舉措之一,其治理效果也值得期待。
但關鍵是,對于“野雞大學”的肆虐猖狂而言,其騙局得逞的最大誘因,無外乎三個方面,首先是虛假宣傳,然后是有市場需求,再者是打擊和問責無力。所以說,如果僅僅是從清理虛假宣傳的角度來應對,而忽視了現實中個別人的畸形虛假文憑需求,同時更沒有針對性的虛假大學虛假招生打擊治理和問責,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即便是清理了那些所謂的“野雞大學”網站,但如果沒有問責到位和監管到位,“野雞大學”非法招生虛假宣傳網站還會象割韭菜一樣再次出現,如果沒有追責的根治行為跟進,“野雞大學”虛晃一槍還會肆虐再生。
因此,要想徹底遏制“野雞大學”,不能僅僅止步于清理“虛假網站”,當務之急更應多方給力。首先是加強招生政策宣傳,讓人們會辨別虛假招生的丑惡嘴臉,知道參與虛假招生的后果和上當受騙的結果。其次是建立健全打擊治理非法招生的機制,嚴明紀律,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從嚴查處非法招生和非法招生宣傳行為,從非法招生宣傳網站入手,順藤摸瓜,找出背后的主謀和參與對象,分別從嚴懲戒,從根本上警示“野雞大學”及其非法招生宣傳行為的滋生。其三是強化責任追究,不僅要從嚴查處“野雞大學”的非法行為,更要從網站監管不到位、虛假信息查處不到位以及相關信息發布不及時等角度,追究責任,督促有關職能部門對“野雞大學”的非法行為時刻保持警惕和高壓打擊態勢,并主動通過公開招生信息、完善監管機制、強化招生責任等角度,構筑防范和治理“野雞大學”的立體網絡,這樣才是根治“野雞大學”的治本之策。(許朝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