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收紅包、私設小金庫一律先免職,待調查落實后再行處理。這是昨日(29日)在(河南)全省法院黨風廉政建設會議上透露的消息。這也是全省法院連續5年來、在春節后第一天上班就召開的“收心會”慣例。(1月30日法制日報)
連續5年春節后第一天,河南高院都要開會,而且還都是黨風廉政建設會議,以至于有人提醒河南高院張立勇院長,你到河南已經在節后第一天開了4個黨風廉政建設會了,今年還開嗎?而提醒之人得到的回答是,不僅要開,還要有具體內容。顯然,張立勇院長讓提醒之人失望了。
說心里話,提醒張院長的人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干部,雖然春節假期結束了,但按照老傳統,不過正月15,節就沒過完,而正是有了這樣的心態,春節假期后到正月十五期間,大多數干部還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經常以招待客人不來上班,以前恪守的一些禁令也因為往往因為過節而放縱自己,該上班不去上班,遇到群眾辦事便以過節為由推諉扯皮,禁酒令拋到腦后該怎么喝怎么喝,幾杯酒下肚廉政準則忘得一干二凈,對紅包來者不拒,對誘惑充滿期待。與此相矛盾的是什么呢?是黨紀國法,黨紀國法沒有規定春節期間干部就可以隨意違反黨紀國法,任何人在任何時候只要違反黨紀國法都將難逃法律的懲罰。
如河南高院張立勇院長所說:“我們查處的一個基層院長,案發前也很優秀。但為什么會出問題呢?一個原因就是逢年過節收‘紅包’,‘紅包’里先是幾百元,后來慢慢變厚,一發不可收拾。”顯然,這句話告訴我們,清廉和腐敗其實是一念之差,一個黨政干部從清廉走向腐敗,可能往往就是因為偶然間接受了別人的一頓吃請,或者別人一次看似善意的慷慨幫助。或許有時也就是因為接受一個陌生人的一根香煙。而一旦有了這個開始,清廉則不復存在,而失去了清廉也意味著一個職業生命的終結。
河南高院新年第一會因何5年不該調?原因很簡單,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河南各級法院的干部作風過硬,過得了廉關,才能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才能更加親民愛民,才能秉公執法匡扶正義,更好的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神圣宗旨。(相遇如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