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法修改 給農民帶來新的期望
歷時三年的《土地管理法》修改,終于有了新進展。11月28日,修正案(草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并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錫鋅表示,修正案(草案)獲通過,“是農村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條例推進到了關鍵性的一步”。
根據現行征地補償辦法,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也就是說,一畝地一般征收補償不超過6萬元,折合到每平方米補償不足100元錢。而政府轉手就可以通過招拍掛賣給開發商,價值600萬元。
不僅是因為巨大的價差導致了矛盾頻發,低價的一次性補償導致農民所獲補償遠小于地塊價值,更是因為,農民獲得補償后要么按市價買不起房子,要么補償無法保障余生和后代的生活問題。于是,對農民的極大不公,使全國各地發生著持續不斷的征地沖突,為社會埋下了不穩定因素。
修正案(草案)具體內容尚未公布,但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修改后,房屋不再簡單作為“地上附著物”給予有限補償,而是作為失地農民財產評估其價值,這對提升補償金額大為有利;修改的主要內容為提高征地補償數額,有專家推測指,提高額度可能至少為現行標準的10倍。如果最終確定是真實消息,無疑會減少不少土地征收矛盾。
然而,《南方都市報》社評稱,要保障被征地農民的財產權不受侵害,不能僅依賴征地補償標準的提高。“在征地制度的改革中,除了將更多的利益向被征地農民傾斜外,優化程序、保障農民的談判權、讓農民本身的意志得以在博弈中體現十分關鍵,否則再高的征地補償也可能流失在中間環節”。
王錫鋅表示,土地征收補償制度修改,有兩個基本的原則必須遵守。首先,土地征收是城市化發展帶來的,要保證被征地的農民生活水平不下降,有發展。其次,要有更多的利益向被征地農民傾斜,在《土地管理法》修改中,要通過機制反映出來對農民傾斜利益。
不過,正是因為修正案(草案)具體內容沒有公布,這一消息并沒有讓公眾興奮。
收稅為保釣?讓人笑不出的幽默
國家稅務總局三令五申不許收“過頭稅”,但河北滄州、衡水等地仍出現“提前收稅”等現象。諸多當地中小企業被國稅局約談,收稅數額甚至可議價。有稅務所負責人開會,說憑借他的經驗,中日就釣魚島會有一戰,要求企業再交稅支援國家。政府殺雞取卵,所用理由竟是戰爭,幽默背后為經濟不景氣下的企業擔憂。稅收部門當反思稅收任務如何定才科學,如何既拔毛又不讓鵝疼。
【析·一周熱詞】
“航母style”
又有“航母style”“走你style”等近似稱呼。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成功起降殲-15艦載機,這個酷似舉槍射擊的下達起飛指令的動作火了,網絡模仿熱潮甚至被央視新聞聯播報道。中國人爭相模仿這個姿勢,辦公室、家里、街道上,人們紛紛“走起”,把網絡時尚變成愛國主義現象,狂歡背后體現出自豪感。
“2億嫁女”
“晉江百宏集團老板嫁女兒,嫁妝2億元,再次刷新了福建嫁女紀錄!”一時間,“搶銀行,不如娶個晉江新娘”又成了網絡熱門話題。這次拼的是親爹,不過仍有人批評其炫富、敗壞風氣、了無新意。2億嫁女能否嫁出婚姻幸福?
“復制故宮”
江蘇華西村再一次驚艷亮相,“華西村博物館”建成開館。由1比1復制的故宮太和殿、乾清宮、東華門等仿古建筑組成,總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珍藏、展示名家大師的字畫、雕刻、玉器、瓷器、繡品、金屬工藝品等萬余件(套)。復制故宮,且不說需要多么大一筆資金,還需要多么大的夢想,一個村莊——盡管早已經不是一般意義的村莊,可以有自己的夢想,只是,不妨多想想夢想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一九四二”
《一九四二》是由馮小剛執導,根據劉震云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反映的是一九四二年的一場災難:中國抗日戰爭處于戰略相持階段,此時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背井離鄉,外出逃荒。最近,“一九四二”的話題一下子闖入我們的生活,鋪天蓋地。因為這部電影,引發人們對70年前那一段歷史的反思和回顧。那一年,“官史”中不過是冷冰冰的數據、條文的東西,而在“小人物民間史”中卻由一聲聲嘆息、一滴滴血淚凝成。
“嫁碗族”
要嫁就嫁灰太郎?否。只有穩定的公務員,才是一心“嫁碗”的姑娘們心中的如意郎君。在她們的心里,公務員是“最幸福的職業”,如果自己拼不過公務員考試的千軍萬馬,找個公務員結婚也是不錯的選擇。選擇什么樣的對象作為自己的伴侶,是個人的自由,但是如果擇偶標準傾斜于某些特殊的群體,似乎也能讀出不同的社會況味。
【剖·世相百態】
公務員招考 應帶頭消除艾滋歧視
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前一天,習近平、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去看望艾滋病感染者或艾滋病致孤兒童等。更早的時候,針對媒體報道攜帶艾滋病病毒的肺癌患者求醫遭拒,李克強也曾表達了關切。
一系列對艾滋病感染者的高規格關注,凸顯了政府對艾滋病感染者權益的重視,也揭示出艾滋病感染者所遭遇的困境。比如,目前的《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第18條規定中,仍界定著患有淋病、梅毒、艾滋等疾病者為不合格。而如此標準,既不合法,也不合理。
試想,如果一方面是要求不得歧視,另一方面卻在自身的招考中,將其拒之門外,這叫其他用人單位如何信服?
三保互轉 基本達到公眾預期
11月26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了《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職工養老保險、新農保、城居保將可互轉,年限為15年。
這就改變了我國社保制度設計的碎片化狀態、解決了流動人口所面臨的三大養老險之間難以銜接轉換的問題。這是自職工養老保險各地互轉之后的又一次突破,基本達到了人們的預期。
當然,這僅僅是改革路線圖中的小小一步。更為重要的改革步驟,應該是破除農村居民、城鎮職工、事業單位職員和公務員之間的多軌制。
別讓公積金成“富人基金”
有調查顯示,青島不同行業公積金繳存額度相差70倍。收入越高受益越大,收入越低受益越小,本該給窮人雪中送炭的公積金政策,結果成了為富人錦上添花之舉,大有異化為“富人基金”趨勢。
出現這一局面的原因是,國企等單位扣職工個人的公積金高,單位所配套交納的那部分資金也就多,甚至擅自提高公積金繳存比例與數額以達到獲得高收入、避稅等目的,而不少單位是按當地最低工資作為繳存基數。同時,現行《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只規定了“單位逾期不繳或者少繳住房公積金”的罰則,卻沒有涉及多繳公積金的行為,這無疑給了一些壟斷企業擅自提高繳存比例的底氣。這顯然有悖其制度初衷和社會公平。(東方今報新聞觀察員 路治歐)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