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名為《蘇東坡》的紀錄片,在黨員干部中激起一陣陣漣漪。蘇東坡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始終把干事作為追求,實實在在造福百姓。在黃州,他改易風俗、拯救溺嬰;在杭州,他組織民眾治理“六井”、疏浚西湖;在儋州,至今傳誦著他辦學堂、勸農耕的故事。千百年來,蘇東坡的人格魅力延綿不衰,發人深思。(2017年08月14日 人民網-人民日報)
“克己奉公為大,顧盼私利為小”。蘇東坡的勵志故事,生動詮釋了領導干部在各種考驗面前應有的人格魅力。只要心中有百姓,在哪里都是干事;只要真心為百姓,干什么都充滿著力量。無論進退,仍然一心堅守在崗位上,干好事并造福于百姓,彰顯了一位領導干部對百姓的無限忠誠。
不得不說,蘇東坡是位忠誠的士大夫。在蘇東坡四十年政治生涯中,飽經了宦海沉浮,在官場數起數落。但對于他來說,體現了舍我其誰的氣魄,無論身處何時何地,淡然面對進退,心里總是裝著老百姓,這份對百姓忠誠的情懷,真心讓人佩服。
如今,隨著人事改革制度的深入推進,一些領導干部面臨著進退。是進是退,成了考驗領導干部的一面鏡子。在領導干部隊伍里,除了主動服從組織安排的,也有堅決不挪位的例子,在這些人里面,不少人是為了安穩,其實早已失去了為民實干的動力。
其實,干部進退本是正常現象,但是不少領導干部,認為百姓有愧于他們,是百姓把他們推向了一個火坑。殊不知,只要為百姓實干,領導干部在哪里都能發光發熱。
因此,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在工作中要牢樹正確的進退觀,無論在何崗位都是一種貢獻,個人要堅決服從組織。從蘇東坡的故事中,讓我們看到了領導干部的氣節,看到了深明大義的情懷,看到了舍己為人的氣魄。面臨進退的領導干部,都應該以蘇東坡為榜樣,做到“工作看我的,進退聽組織的”。(胡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