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貪腐官員交代材料或懺悔書中,常會看到這類表述:“我是農民的兒子,是黨和人民把我培養成為領導干部……”(中國紀檢監察報)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是農民的兒子”是一種積極的概念,因為這是一種不忘初心不忘根本的體現。但是當這種說法被落馬官員一再提及時很容易給人一種錯覺:“農民的兒子”多出貪官。這些總想著自證“清白”的貪腐者把“農民的兒子”的名聲給徹底“玩”壞了。
在體制內的領導干部中出身農家的不在少數,這些吃過苦受過累的農家子弟通過自己的努力經過重重考驗走上領導崗位,成為了同齡人中的佼佼者,給自己的“后來人”樹立了榜樣,也成為一樁美談。但是當其中少部分人或因私欲膨脹或因經不住誘惑而走上貪腐路而落網后,每一次“我是農民的兒子”的懺悔在筆者看來就是對那些農家子弟出身、恪守自己良知和法律底線的好干部最大的不公平,因為當“農民的兒子”一再的出現在貪腐者的懺悔書中時,很容易讓人把“農民的兒子”與“貪官”劃上等號,“一竿子打倒了一船人”,誤傷了更多的好人好官。
2014年曾有媒體梳理發現,在已曝光的53名官員的懺悔錄中,有14人以“我是農民的兒子”開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很是值得我們深思,更需要警惕,謹防讓“農民兒子”的真正踐行者背上貪腐的“黑鍋”。
剖析這些貪腐者自辯“農民兒子”的理由,我想不外乎是抱著一種“死馬當活馬醫”的僥幸心理。以“農民兒子”的身份來博取同情,也從另一個方面來證明自己“本質”并不壞,也是通過艱苦奮斗才走到今天,對黨和國家也做出了很大貢獻,希望得到寬大處理?!敖杩谶€是要有的,萬一有用呢”或許是貪腐者的普遍心態吧。這種病急亂投醫的行為不僅沒有讓他們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反而讓更多的真正恪守自己農民兒子良知的好干部無辜“躺槍”。
從某種意義上說,貪腐者這種“甩鍋”給“農民兒子”的行為是一種缺乏擔當的表現,既然怕擔當、不擔當,也就難怪這些人會走上貪腐的不歸路。要想根治這一頑癥,就必須要讓所有的“農民兒子”式領導干部始終保持自己作為農民兒子的初心,凡在伸手之前想想作為農民的父母的不易與農民的良知,堅定干凈干事的信仰,多做于國于民有益的事情,回饋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和人民,而不是把“農民兒子”作為落網后的一種蒼白辯解、口號。畢竟口號永遠喊不出高尚的精神境界, 人生也唯有在苦干實干中才會變得厚重。
“農民的兒子”既不是護身符,更不是“背鍋俠”,領導干部的腐敗行為與他是不是農民的兒子也并無必然的聯系,“農民的兒子”也當不起貪腐的“背鍋俠”,請還“農民兒子”一個純粹的空間吧。(稅茂林)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