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倡主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5日圓滿落幕,五大洲賓客齊聚“一帶一路”發源地,追溯歷史,擘畫未來,凝聚起共同發展的廣泛共識,發出攜手開創未來的信心宣言——(新華社5月16日)
從中國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完成“鑿空之旅”,到明代鄭和七下西洋留下千古佳話;從古絲綢之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的陸上盛況,到“舶交海中,不知其數”的海上繁華。當今世界,面對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孤立主義等逆全球化思潮抬頭,世界經濟急需新的推動力,中國在此關鍵時期,順應時代經濟發展命脈,在古絲綢沿線65個國家,提出了“一帶一路”倡儀,讓合作變成世界經濟發展主流,此次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成功舉辦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再注一劑強心針。
首先,“一帶一路”倡議并不僅僅是參與國家的經濟合作,它同時還具有塑造整個世界經濟的功能。作為“世界超級工廠”的中國,拉動世界經濟發展顯而易見,一方面,進口大量原材料,制造出大量制成品,另一方面通過“一帶一路”打通商品的流通環節,向世界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貫穿其中的是中歐班列的開行,從時間上、運輸方式上,給沿線國家帶來連連驚喜。
其次,“一帶一路”為何廣受歡迎,因為他是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合作的開放性是“一帶一路”區別于其他區域合作的重要特征之一。亞投行的建立,不設門檻,只要有同中國攜手合作發展的意愿,愿意共同尋求出自身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的利益空間,就可以通過合作共贏,加入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五大洲賓客齊聚中國,看中的正是中國這顆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
2013年由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展示的中國智慧與世界智慧,顯現了強大的生命力。以中歐班列開行為例,自2011年以來,已累計開行3557列,大幅壓降了物流成本,加快貨物流動速度,受到沿線各國的歡迎和支持。目前,中歐班列國內開行城市已達27個,覆蓋21個省區市,到達歐洲11個國家的28個城市,中歐班列開行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紅利”。
“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為“一帶一路”指明了發展方向,隨著中歐班列開行的數量不斷增加,由此帶來的深遠意義,“一帶一路”將成為沿線國家文明的播種機、發展的助推器、文化的融合劑,引領人類社會厚植平等互惠、互利共贏,描繪合作共贏新藍圖。(何橋)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