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明是一個很好的學生,就是被她給毀了。”深圳陳女士的女兒抱怨道。她在大學畢業(yè)后因家里無力為其買房買車而對父母惡語相向,并稱父母是人渣、垃圾、賤人。而身為母親的陳女士表示,孩子是自己從小帶大的,還是希望女兒過得好。(11月22日 京華時報)
家事難斷,作為外人,筆者對新聞中父母的行為不想作任何評價,但可以明確的是,女兒對父母惡語相向是錯誤的,即使是陌生人相處也得有基本的禮貌。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存在這樣一種觀念:一些父母,他們撫養(yǎng)孩子,傾盡所有,卻忘了教導他們感恩,他們只管自己不求回報的付出,卻忘了關(guān)心和愛應該是雙向的,最終導致自己的子女變得冷漠自私,這些與貧富無關(guān),即使這對父母家財萬貫,他們的兒女依然只會索取,畢竟首富只有一個。
什么是好學生?筆者認為好學生更應懂得孝順父母,看到別人家的父母為子女準備好一切,就應該想到自己的家境不好,自己的所有一切是父母給的,以后的我們更要努力去好好回報父母的艱辛,正所謂你撫育我長大,我養(yǎng)你到老,這才是一個好學生該有的生活態(tài)度。也許,這個女學生并不是怨父母,而是將自己對生活現(xiàn)狀的不滿,又不愿意通過自己努力改變的這種糾結(jié)責怪到父母身上。
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父母是漂亮還是丑,貧窮還是富有,他們供我們讀書把我們拉扯大已經(jīng)很不容易。從成人以后我們就沒有資格再向他們提任何物質(zhì)上的要求,他們給了我們生命,把我們撫養(yǎng)長大,這就是最珍貴的東西。
筆者認為,窮有窮的活法,富有富的過法,我們不能因為見識了別人家豪宅的寬敞漂亮,就覺得自己50平米的家不溫暖,也不能因為別人家的孩子玩芭比娃娃、遙控車,而我們玩泥巴、掏鳥窩就覺得不快樂。所以貧窮不應該成為辱罵父母的理由,父母頭上日漸增多的白發(fā),越來越駝的背早已承受不住那么污穢的言語。
其實,自小給孩子精神層面上的教育至關(guān)重要,物質(zhì)上的富有是沒有用的,精神上的富有會影響他們的一生。自己的財富自己創(chuàng)造并不丟人,也不會被人看不起,真正讓人看不起的是不知感恩。其實窮也沒有關(guān)系,如果這個家庭夫妻和諧,尊老愛幼,但是很多人窮的時候思想層面也很貧瘠,不能好好地愛自己,愛生活。為人父母地,還是要對自己的孩子多一點愛,至少精神上富有。做子女的,也不要苛求太多,做誰的女兒或兒子都是緣分,善待上天的安排。(李佳欣)
相關(guān)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