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條關于上海鐵路局明年1月10日調整列車運行圖的消息,在網上傳播開來。大家最關心的內容,是往返于南京和黃山的一對綠皮車要停運了。“停運”的消息傳開后,網友紛紛發帖表示不舍。(11月10日新華網)
“綠皮車”是上個世紀中國旅客列車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不知曾幾何時,作為長期以來人們遠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綠皮火車已經漸漸地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則是以動車、高鐵、飛機等為主的更加快捷、舒適的交通工具。
誠然,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盡管綠皮火車終究將有與我們徹底告別的那一天,但對于許多人來說,綠皮火車則是承載了他們艱苦奮斗的美好記憶,也承載了他們苦于奔波追求生活的夢想。
以前,人們對“綠皮車”的印象總是“慢”、“臟”、“擠”,顯然無法與動車、高鐵、飛機的速度、干凈與舒適相比。但是在那個年代,綠皮火車的票價是長途交通工具中最為便捷的。因此,在那個缺錢卻不缺時間,綠皮火車則成為長距離去他鄉尋找一片天地的農民工、去異地求學的大學生、去遠方探親訪友旅行等人們最佳交通工具。
在上個世紀,就是這樣一種特別的交通工具,演奏了人世間無數的悲歡離合交響曲。在一列綠皮火車內,匯集了三教九流的人,出差的、旅行的、探親的、返鄉的、打工的、買賣的等等。在如同菜市場的車廂里,在這個臨時組成的動態社會里,來自天南地北的各色人等客串著不同的角色,演繹著不同的人生。而在一列綠皮火車外,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依依惜別的情侶、同甘共苦的戰友、上山下鄉的同志,各樣身份的人也在每一個站臺上盡情地揮灑著別樣的濃濃情懷。那是一種怎樣的感情?恐怕高鐵時代的人已經越來越難體會到了!
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正是綠皮火車使得人與人再見一次面、再說一句話都顯得不容易,使得每一次的分離如同生死訣別,因此人們對“綠皮車”才感情至深。(張愛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