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校買豪車供學生“拆著玩”,不只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更是增強他們畢業之后的求職競爭力,能讓他們更順利找到工作,體現職業教育應有的價值。
為了給學生“練手”,拆裝維修名貴車輛,武昌職業學院花1000多萬元購置法拉利、瑪莎拉蒂、路虎等名車。5日,該校2017級新生報到第一天,一排亮相的名車引得新生們連連驚呼。(9月6日《武漢晚報》)
一所職業院校耗資1000萬元巨資,購買法拉利等豪車給學生“練手”,如此花錢實在是很“任性”。但是,從職業教育角度說,高校這樣的“任性”非常好,采用的是德國職業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水平,符合職業教育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很是讓其他職業院校學生羨慕嫉妒恨。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我國職業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過于重視理論教育,輕視或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和鍛煉,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職業院校缺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條件。雖然近年來,職業院校加大了對學生的實踐培養,加強了學生的實習力度,但在實踐操作中,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存在明顯的專業不對口情況,甚至不少職業院校學生實習淪為廉價勞動力,對提高個人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幫助性并不是很大。更不要說,對于像汽修等專業,就算是實習,也很難有直接拆玩豪車的機會。高校直接掏錢購買豪車,供學生在學習期間“拆著玩”,無疑就克服了當前職業教育存在的實踐能力得不到鍛煉的弊端。
道理不難理解,對于學汽修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說,畢業后在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品牌、各種檔次、各種類型的汽車。如果在學習技能階段,從來沒有接觸到過豪車的話,壓根不知道豪車長什么樣,那么工作后很難立即上手,可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才能勝任工作。相反,在學校期間,平時就拆玩豪車“練車”,對各種車輛都很熟悉,那么工作后能很快上手,可以很快適應工作需要。
再者,職業教育本身就很枯燥,特別是學理論知識很枯燥。在上課過程中,有事沒事就拆輛豪車玩,這是一種“玩中學習”的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讓職業院校學生學習不再枯燥,激發和提高學生上課的熱情和熱情,有利于學生能夠盡快掌握相關的專業技能,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
可以說,高校買豪車供學生“拆著玩”,不只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更是增強他們畢業之后的求職競爭力,能讓他們更順利找到工作,體現職業教育應有的價值。因此,有條件的職業院校都應當借鑒買豪車供學生“拆著玩”的教學模式,彌補當下職業教育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這塊短板。(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