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帶動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發展迅速,貿易通道和貿易方式不斷豐富和完善,也為中歐班列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讓“一帶一路”道理越走越寬。
身高近20米,橫跨三條鐵軌,波蘭海關啟用中國研制的“神秘電眼”實現貨車班列不停車、不減速即可接受檢查。這一全球首套最大型火車集裝箱檢查系統令中歐班列通關時間大為縮短。簡化通關手續、減少換軌時間、修訂貨運標準……中歐班列開通以來,沿線各國鐵路、海關、商檢、邊檢等部門攜手行動,力爭中歐班列一路綠燈。(新華社 5月11日)
中歐班列作為新絲路經濟帶陸路大通道的先行者,經過6年的發展,已然從一個初生的“嬰兒”,成長為一名朝氣蓬勃的“青年”,中歐班列與絲綢之路沿線多個國家共同繪制的恢弘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帶動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發展迅速,貿易通道和貿易方式不斷豐富和完善,也為中歐班列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讓“一帶一路”道理越走越寬。
我國研制的一些重大裝備項目,在總體設計和布局時,著眼的就不僅僅是國內市場,而是希望能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特別是裝備類中央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打造一流跨國公司,一直是其發展目標。此次研制的“神秘電眼”實現貨車班列不停車、不減速即可接受檢查。這一全球首套最大型火車集裝箱檢查系統令中歐班列通關時間大為縮短。但要成為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企業必須“走出去”,到國際上去爭取項目、拓展市場,讓與裝備相伴的服務、標準同步“走出去”。中國企業要在與跨國公司的合作和競爭中,多學習其國際化經營理念,更好地掌握和運用國際市場規則。企業也要提升國際化經營風險防范能力,履行好社會責任,提高本土化率,樹立中國企業負責任的國際形象。實現中國技術更先進、更可靠、更經濟,確立在世界的領先地位。
隨著中歐班列的穩定性、安全性以及知名度的提高,中歐班列獲得歐洲客戶的認可,離不開內部發展動力與外部市場需求這些“天時地利”的因素,但更關鍵的,仍然是要牢牢堅持“打鐵還需自身硬”,不妄自菲薄也不驕傲自滿,進而探索出具備自身特色的中歐班列越走越遠,讓“一帶一路”的道路越來越寬。(黃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