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直播屬于新興服務類別,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加上這些直播平臺對于主播沒有嚴格的管理,造成大量不良信息在網絡上傳播。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信息傳播的終端已經慢慢的由PC端走向移動端,視頻直播也開始步入“全民時代”。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25億,占網民總數的45.8%。
直播行業在2016年瘋狂生長,各種直播平臺層出不窮,以YY為例的傳統秀場,也有以斗魚、熊貓為例的游戲直播,還有類似映客、花椒的泛娛樂直播。由于直播屬于新興服務類別,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加上這些直播平臺對于主播沒有嚴格的管理,造成大量不良信息在網絡上傳播。
近日,一段網絡主播涉嫌直播“偽慈善”的視頻在網上流傳,露出了直播問題的冰山一角。此事曝光源于幾個直播團隊的內訌,他們在網絡上相互指責對方在做“偽慈善”。“快手”網絡主播“快手黑叔”最初發布的視頻顯示,某白衣男子從一群村民手中收走成沓的百元大鈔,交給一名手臂布滿文身的男子,這名男子接過鈔票后,一邊清點一邊轉身離去。然而,另一名網絡主播“快手杰哥”也不甘示弱,指責對方為了“吸粉”、“吸金”,對受捐對象“怎么慘、怎么弄”,甚至為增加效果往孩子臉上抹泥。這些不良主播們,打著做公益慈善的幌子,吸引更多的人成為粉絲,欺騙廣大公眾,讓粉絲在觀看直播獻愛心時刷禮物,利用公眾的慈悲之心賺著黑心錢。
在一些網絡直播平臺上存在著色情表演內容。網絡主播為了吸引人氣,穿著很性感的衣服搔首弄姿,通過脫衣服的方式要求粉絲刷禮物,刷得越多脫得越多,甚至還出現了直播造人的內容。
由于現在的通訊技術發展,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已經很普遍,這些充滿色情、暴力、欺詐的內容很容易傳播,造成不良的影響,特別是對中小學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這些網絡直播平臺出現的種種問題,急需政府部門進行嚴厲整治。
首先,需要針對網絡直播出臺嚴格的法律法規。11月4日,國家網信辦出臺的《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正式為網絡直播界定底線,“實名登記”“即時阻斷”“新聞信息先審后發”等舉措均劍指網絡直播行業亂象。該規定將作為網絡直播管理的法律依據,任何觸碰該法規的行為都將受到嚴肅處理。
另外,對于主播也要嚴加管理,嚴格控制主播的素質和直播的內容。建立主播“黑名單”制度。《規定》要求,對直播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建立互聯網直播發布者信用等分級管理體系,建立黑名單管理制度,對納入黑名單的互聯網直播服務使用者禁止重新注冊賬號。
最后,需要提高網絡執法方面的信息化建設和技術能力。針對網絡直播出現的問題,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降低出現的直播問題帶來的影響。(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