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的一件件小事,是構成國家、集體大事的細胞,小小的細胞健康,大的肌體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
“無論早晚,也不管大小事,只要一個電話,他就會趕到。”在貴州省興義市向陽社區居民心里,李來建是他們24小時的守護人。可如今,他們再也看不見這位守護人巡邏在大街小巷的熟悉身影。(8月15日《人民日報》)
目前,有的黨員干部在工作或生活中無視小事小節,遇到群眾矛盾繞道走,遇到群眾訴求躲著行,敷衍失責,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成大禍,甚至以“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殊不知在工作中好的習慣沒有養成,反而染上一些陋習。如:辦事拖延,遇事推諉,盛氣凌人等,久而久之,在邪路上越走越遠。如何面對工作中的小事,是值得黨員干部深究的一個課題。筆者認為: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應當以“群眾利益無小事,細微之處見精神”為原則,時刻站在群眾的立場思考問題,才能有利于促進干群有關系健康發展。
“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的一件件小事,是構成國家、集體大事的細胞,小小的細胞健康,大的肌體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對于每一位老百姓來說,他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甚至有的還是急事,難事。如果這些小事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對他們的生活、工作將會蒙上陰影,影響情緒,加劇矛盾。這樣只能與群眾背道而馳,心貼心無從談起。因此,只有把群眾的一件件小事扎實做好,才能架起干群友誼的橋梁。
“細微之處見精神”。小事小節就是黨員干部的一面鏡子,把小事做好,方能凸顯出黨員干部的從政基本功,如:道德,技能,人品等方面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小事當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本來基層工作就是一個大烤爐,也是培養人才的絕佳舞臺。黨員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應當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曖放在心上,真誠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辦難事。做實做細群眾切身利益的每一項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盡職盡責,無怨無悔,努力拉近心與心的距離才是根本。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堅持黨的原則第一,黨的事業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盡心竭力,善始善終,善作善成,從我做起,帶頭作表率,從小事著手,弘揚正氣,切實做到臺上臺下一個樣,人前人后一個樣,特別是私底下,細微處更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越“雷區”,不踩紅線。所以,黨員干部要不斷加強自我修養,慎小事,拘小節,防微杜漸,進一步筑牢思想防線,在其位,謀其政,只有積好跬步,才能決勝千里。(塞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