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一家以服務為目的的場所,都不能脫離服務實際,甚至應圍繞服務去做一些延伸性的工作。
近日,廣州一名八旬老人前往銀行辦業務,突然覺得身體不適向銀行借廁所,卻被工作人員拒絕。眼看老人失禁、穢物沾身,工作人員卻讓老人自行前往附近公廁處理。就在老人倍感無助之時,一名路人挺身而出,為老人解困,并報警將老人送回住處。(5月13日 東方網)
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一家以服務為目的的場所,都不能脫離服務實際,甚至應圍繞服務去做一些延伸性的工作。諸如商場、餐飲店類,隨意走到一個街頭,都會能從這些服務場所得到一些延展性的服務等等,這似乎已經涉及到了一些公益設施的需要。任何一家存在于社會公益的單位和機構都不能避免。
年過八旬的老婆婆去銀行辦理業務,碰到銀行冷氣環境不適應,“腸胃痙攣得厲害,當下就已經控制不住大便,開始失禁。”但就是這樣的情況,愣是沒有被大堂經理以銀行的廁所只能向內部員工提供為由擋在門外。在這種情況下,還讓客戶去其他地方“方便”,豈不知,人有三急?一個服務型場所,連這個基本的服務都不能保證,難道真的是“店大欺客”?
事后,在相關媒體的關注下,銀行方解釋是,“如果遇到客人內急借廁所,有的銀行是可以借廁所的,然而由于這家支行硬件設施相對陳舊,廁所設置在“現金區”內,是不允許非員工的其他人進入。”對于這樣的避諱,按照常理來算,還真難以找出漏洞。銀行負責人坦陳,銀行工作人員在處理此事上的確有做得不恰當的地方。面對這樣一位急需幫助的老人,應該更多一些關懷,協助老人去找衛生間,幫她處理身上的穢物。即便是這起事件過后,遇到如此的問題,仍是難以解決。關鍵的問題是,諸如銀行這類的服務型場所該不該提供廁所?甚至是公共廁所的問題,而不是一些員工素質能夠解決的,硬件沒有配置,即便口頭上說的天花亂墜,又能幫得了什么忙?更何況類似于銀行等這樣的公眾服務場所還有很多?
對于類似于銀行這類場所設置公共衛生間的問題,完全可以探討。當地的環衛和市容機關是否可以同這些散布于城市重要節點的機構結合,開辟出一些專門的公共衛生間給予辦理業務的人使用,還能方便過往群眾;再則,相關服務機構也應該好好考慮下自己的人性化服務了,顧客就是上帝,誰見過讓上帝難堪的賣家,大商場、街邊的快餐店等等都能提供的服務,為何其他一些單位就不能提供,要知道,很多地方政府都推倒了圍墻,讓市民們享有開放空間,作為服務機構的你們,即便是不開設內部衛生間,單獨設置給小小公共衛生間有何難處,更何況這本身也是服務機構分內的事,或許也會帶來一些口碑效應也是斐然!(孫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