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園是教書育人,伴隨孩子成長的地方,帶給我們美好回憶,不曾想就在溫馨美好的校園中,卻時常發生校園暴力事件。
目前,“校園暴力”泛濫現象已成為各界比較關注的社會問題。實踐中,很多已經構成犯罪的校園暴力行為,行為人已經年滿十四周歲且手段非常殘忍、主觀惡性很大,但學校和家長都以未成年人“年齡小、不懂事”為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加之此類校園暴力行為背后有時存在家庭背景之間的階層差異問題,更引起公眾的強烈不滿。(5月2日 貴陽日報)
校園是教書育人,伴隨孩子成長的地方,帶給我們美好回憶,不曾想就在溫馨美好的校園中,卻時常發生校園暴力事件。很難想象,幾個未成年的孩子,而且還是安靜聽話的女孩子,竟然會做出那般不堪的事情,毆打女同學,逼著其下跪,還強行脫掉她人的衣服,這種行為不僅僅是校園暴力那么簡單,依然觸及到了道德底線,構成了未成年人犯罪。
對于朝夕相處的同學來說,偶爾產生點摩擦是正常的,在校內絕不會有深仇大恨,但就是同學之間的“小摩擦”,卻最終演變成校園暴力,且就在女孩子被脫衣服,遭受侵害的時候,很多同學不是去制止,而是選擇冷眼旁觀,更甚者拿著手機錄制視頻,把視頻傳到網上,我們對施暴者的行為為之憤慨,更對冷漠者的行為感到心寒,很難想象,偌大的一個校園,竟然沒有一個顧及同學感情的人,難道當前孩子的思想教育如此不堪?
家長因為信任,才會選擇學校給孩子就讀,但孩子卻在校園內遭受如此嚴重的侮辱,家長豈能不痛心?學校是培養孩子的搖籃,老師以教導孩子成才為天職,我們尊敬師長,也是無可厚非的,但老師在校園內不僅僅只負責孩子的教育,更應該保護孩子的人身安全,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品德,孩子在校園內成績再好,思想道德卻很差,有些孩子甚至會受到他人侮辱,這種只教書卻不育人的學校,不讀也罷。
當然,校園暴力發生不僅只有學校老師的責任,家長絕對也逃脫不了干系。家長若是長期忙于工作,卻忽視孩子的思想教育,很容易使孩子誤入歧途,而對于某些特殊家庭來說,更是如此,如單親、父母離異等家庭,這類孩子因家庭的原因,孩子的心靈往往很脆弱,若是家庭教育不到位,便會在孩子心里留下陰影,從而“放蕩”自己,在校園內拉幫結伙,與社會山的一些不良青年往來,從而使得乖乖女變成“暴力女魔王”。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學校暴力事件,還需家長和學校共同努力,雙管齊下,方能有效的遏制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無論家長工作多忙,也要抽出時間陪陪孩子,多多與孩子溝通,某些特殊家庭的家長更要多關心愛護孩子,多注意孩子的動向,用愛來溫暖孩子的心靈;在校園內,老師不僅要教育孩子知識,更要注重孩子思想教育的培養,老師在上課之余多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對于“問題”學生早發現早處理,如此,培養孩子在家庭與學校的共同努力下,方可從根本上解決校園暴力事件,給孩子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程令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