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醫學科技發速發展的今天,諸多疑難病癥均被逐一消除,然而“百足之蟲 死而不僵”,號販子這一“頑疾”卻始終無法得到徹底根除。
海淀公安分局會同刑偵總隊尋線追蹤,跨七省八市行程萬里,最終打掉這個網絡倒賣醫院就診號的團伙,抓獲團伙成員29人。(3月21日 新華網)
在醫學科技發速發展的今天,諸多疑難病癥均被逐一消除,然而“百足之蟲 死而不僵”,號販子這一“頑疾”卻始終無法得到徹底根除。號販子固然可憎,但是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為何號販子屢禁不止?即便受到公安部門打壓、整治卻依舊選擇鋌而走險、頂風作案?
首先,作為一名普通市民,社會民生、醫療教育一直是備受人們關注的焦點。人有生老病死,得病在所難免,然而病有大小之分,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醫療體制的不斷完善,人們一旦得病不管大小都會去醫院找專家看病,潛意識認為找普通醫生沒用,總想選擇最好的專家醫生給自己或親人進行最好的醫治。而這些恰恰在無形中給號販子提供了龐大的銷售市場,號販子抓住人們的心理弱點,開始用卑劣的手段賺黑心錢,翻倍變賣專家號牟取暴利,這也是導致專家號奇缺、奇貴的根本原因。
其次,據了解:“就目前北大醫院而言,現在300萬門診量里有至少100萬人次是沒必要來的。”而其中的“100萬人次”就是那些得了小病或者慢性病的人,這種沒必要的浪費對于其他得了重病急需專家診斷救治的人來說是殘忍的,人們無心的從號販子那里搶個專家號,很有可能就斷送了一些迫切需要救治的人的生命。很多人向往了一輩子北京天安門,就是因為舍不得來回的路費,而得了絕癥后無奈之下砸鍋賣鐵來到首都大醫院時,卻發現根本掛不上號,見不到醫生,這些話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酸。
有需要才會有市場,沒有特殊情況就把專家號留給那些需要的人,當人們降低了這些不必要的“需求”后,號販子就沒有了市場,自然而然會被餓死,最終絕跡于社會。(唐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