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告官一直都是比較惹人眼球的話題,因為其中往往充斥著一種弱勢群體維護自身權益的遐想。
自己的土地使用證被政府變更登記在別人名下,七旬婦狀告華陰市政府違法行政,要求恢復自己的土地使用權。在半年訴訟期內(nèi),被告華陰市政府既不應訴也不出庭,渭南中院作出并送達行政判決后,華陰市政府依然不聞不問。(2016/2/17 《華商報》)
民告官一直都是比較惹人眼球的話題,因為其中往往充斥著一種弱勢群體維護自身權益的遐想。在依法治國的當下,民告官越來越成為常事。但是,一起民告官卻以政府既不出庭也不應訴收尾。華陰市政府的不聞不問是一種權力的任性。
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之下,一個政府卻不敢對老百姓的起訴“接招”。這其中,是因為自知會敗訴呢?還是對于老百姓的起訴不當回事呢?作為國家的職能部門,不積極帶頭推廣普法,還任性的對于法院的“傳召”不聞不問。這樣的任性,也只有當?shù)卣覟?,若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又怎么敢不“嚴陣以待”呢?/p>
政府不踐行依法治國的基本政策,除了能夠看到其權力的任性。還能看到其背后的官僚意識之深。對于老百姓的訴訟可以“等閑視之”的慣性思維尤其明顯,這樣的任性背后,必定是其長期養(yǎng)成的“壞習慣”。
對于華陰市政府違法行政的行為,得到了法院判定敗訴的回應。但是,若政府敗訴了,又該以何種方法來強行其執(zhí)行,這其中又牽扯到許多問題。既然曝光政府不出庭不應訴,應該有后續(xù)更多的關注,以保證華陰市政府能夠切實“遵紀守法”。
政府的權力,若得不到有效的監(jiān)督,往往就會形成權力真空。而政府的領導若不能做到依法而行,往往會因為手中的權力而變成一種任性。媒體的曝光,其實是對當?shù)卣芎玫囊环N提醒,促使其從“人治”轉(zhuǎn)變成“媒治”。媒體的報道,相信會讓當?shù)卣R上站出來給予回答。這就是一種媒體監(jiān)督的效果,這既是好的一方面,卻也有局限性。如何將“媒治”轉(zhuǎn)變成真正的依法治國,并讓每一級權力機構(gòu)都能夠認真遵守,還有一段路走。
政府的“不聞不問”是一種權力任性,但這任性的背后卻也能看到可喜的一面。民眾的法制意識越來越強,媒體的監(jiān)督越來越廣。想必,當?shù)卣院竺鎸︻愃魄闆r再“不聞不問”就不會太輕松了。(劉頌寒)
我國憲法是同黨團結(jié)帶領人民進行的實踐探索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既保持憲法連續(xù)性、穩(wěn)定性、權威性,又推動憲法與時俱進、完善發(fā)展,是我國憲法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詳情】
網(wǎng)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wǎng)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