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曾經,春晚作為陪伴筆者長大的電視節目,可以說見證了無數人的童年,甚至長大后我們遠在他鄉之時,也會常常想起小時候和家人歡聚一堂,守在電視旁邊。
隨著猴年春晚播出進入倒計時,關于春晚的消息一波接著一波。著名表演藝術家六小齡童26日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錄制中央電視臺春節戲曲聯歡晚會時的“美猴王”扮相,“六小齡童節目被斃”的話題頓時引爆網絡。網友自發為其打抱不平,千萬網友更是呼喚六小齡童上春晚。而六小齡童本人也對此事做了回應,稱網傳其與某明星合作表演上央視春晚被斃一事不實,他還表示,如果春晚需要他,他會義不容辭。(1月28日 現代快報)
在筆者看來,網友呼喚六小齡童先生上春晚,并不僅僅是針對某一件事或某一個人發出的呼聲,更多的是對春晚與人們生活越來越遠發出的抗議。曾經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作為人們大年三十不可缺少的“大餐”,卻在進入全媒體時代后,越來越跟不上了形式,每年春晚播出后,總會惹來“吐槽”,雖然春晚導演組想方設法的在努力提高春晚的質量,但是要想滿足不同觀眾的口味需求,還需多些接地氣的節目才好。
曾經,春晚作為陪伴筆者長大的電視節目,可以說見證了無數人的童年,甚至長大后我們遠在他鄉之時,也會常常想起小時候和家人歡聚一堂,守在電視旁邊,聽著毛阿敏的《思念》,吃著熱騰騰的餃子,在其樂融融之中自有那一份家的溫馨。反觀近些年的春晚,場面越來越大,但卻內容卻是顛三倒四,例如2015年小品《車站奇遇》曾遭到天津交警部門的專業吐槽。“天津交警”的微博就指出,“蔡明和潘長江小品中的那個交警……不對呀,一輛9手的‘飯盒’,車燈不亮,安全帶用繩子代替等等問題視而不見,卻冒出一句‘你涉嫌非法營運,我們將暫扣你的車輛’。營運問題是客運管理部門的職責范圍,小品中的交警果然是第一天上班,還分不清自己的職責范圍。”流于形式的節目怎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所以,筆者認為,呼喚“猴哥”上春晚,并非是網友的無理取鬧,而是為春晚導演組敲的一記警鐘,與其被動的被人吐槽,弄得顏面盡失,反倒不如開門吸引吐槽,從大家對春晚的不滿中吸取經驗教訓,多上一些人民喜歡的、貼近生活的節目。春晚進入了新常態,觀眾其實也進入了新常態,過了而立之年的春晚,如果不進行一次徹底的改變,恐怕那份“春晚”情懷也許就會真的變成記憶中的一個片段,在這里,筆者想借用網上一句話非常流行的話,來表達對春晚的那份期望,“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期望2016年的春晚能給民眾一個不一樣的年三十。(呂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