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面對“人情”關,很多干部總是抱著僥幸心里,總認為“這是小事一莊”,“神不知、鬼不覺”。
2015年12月3日,四川省鹽亭縣通報了一起“四風”問題典型案件。2015年10月18日,四川省有線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鹽亭分公司(以下簡稱廣電網絡公司)數據部職工侯懷魁將公司的工程車借給朋友的兒子李書陽。當日下午,李書陽搭載5名社會人員,駕車到該縣石牛廟鄉將該鄉場鎮居民王某某打傷,致使王某某住院治療。經研究,鹽亭縣紀委決定給予侯懷魁黨內嚴重警告處分。(1月4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侯懷魁本想賣個“人情”,卻不料“雞飛蛋打”,還讓自己“賠了夫人又折兵”。其實,在官場,這并非是個例,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是這樣一個典型,他從徐東明、朱天曉、朱興良這三名多年“朋友”處以人情來往為名,受賄達1065萬余元人民幣。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這是群眾之間的優秀傳統,但作為一名干部,位置不同、身份不同、權利不同,就必須正確對待“人情”二字,把他們運用得恰到好處。
“無事不登三寶殿”, 由于干部身份、地位、權力的特殊,可以對公共資源進行調配,有些人總會“套近乎”,打著“人情”的幌子,或請吃請玩,或送錢送禮,但最終目的,必然有所求,而且是不合規矩之求。干部的身份就決定了身邊必然有“糖衣炮彈”,處理得好,前途一片光明,稍有不甚,輕者“革職處分”,重則“萬劫不復”。
面對“人情”關,很多干部總是抱著僥幸心里,總認為“這是小事一莊”,“神不知、鬼不覺”。殊不知,正是這樣的僥幸心里,讓繃緊的“弦”慢慢松懈,正如衣服破了一個小洞,若不及時縫補,這個洞必將“越穿越大”。
把好“人情關”,干部首先就得剔除僥幸心里,把心存僥幸變成心存敬畏。守株待兔的故事告訴我們,靠僥幸過日子,最后田里將長滿野草,生活將無所為繼。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指出:領導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僥幸。要敬畏群眾,敬畏法紀,靠扎實工作、突出業績,靠優良作風、良好形象,走好為官路、人生路。
把好“人情關”,干部還得樹立正確的“人情觀”。 衡量人情厚薄的指標,絕對不是物質和豐厚禮品,而是發自內心的噓寒問暖;不是金錢和物質,而是深藏內心的掛念和關心。通過金錢來維持的人情,畢竟是表面的、暫時的,也是世故的、庸俗的,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與此相比,建立在感情之上的人際關系就顯得穩固得多,真實得多。因此,作為干部,要樹立正確的“人情觀”,要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人情回歸重情輕禮的本義,讓人際關系更加純真、樸素。只要樹立了正確的“人情觀”,我們就不會為人情所累,就能坦然相對,自然也就能過好“人情關”。(胡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