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黨的干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干,是百姓的公仆,只有敬畏百姓才能行穩致遠。一個領導干部如果沒有敬畏百姓之心,甚至忘記自己之責,缺乏百姓意識和擔當精神,只想享受權力,不愿負責,就會墮落為庸官、懶官甚至貪官。
習近平曾教導官員“要常懷敬畏之心,戒懼之意,只有畏懼百姓,才能夠唯下不唯上,踏踏實實的努力工作”。這些諄諄教導語重心長,黨員干部應該銘記在心,經常反省。心懷敬畏,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要有戰戰兢兢的戒懼理念,要有如負泰山的神圣責任,才能知百姓冷暖,才能把百姓視為父母。
敬畏,是一種心懷神圣感的敬重和畏懼。黨的干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干,是百姓的公仆,只有敬畏百姓才能行穩致遠。一個領導干部如果沒有敬畏百姓之心,甚至忘記自己之責,缺乏百姓意識和擔當精神,只想享受權力,不愿負責,就會墮落為庸官、懶官甚至貪官。
敬畏百姓就像農民敬畏土地、敬畏勞作,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傾注于春播夏管秋收冬藏之中,是企盼有一個好的收成,能夠過上富足安康的生活。為官者只有敬畏百姓才是對事業的追求,才能反映出勤懇態度和精神風貌?!爱敼贋槊?,民為邦本”,黨員干部對職責和事業的敬畏是黨性所系、宗旨使然。有了這種敬畏百姓之情,才能忠誠履職、用心做事;因此,為官者應不為名累,不為利擾,靜下心來想事、沉下身子干事;才能學中有樂,干中有獲,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敬畏百姓就要不斷增強宗旨意識,永葆公仆本色。“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來自老百姓。因此,為官者就要把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敬畏百姓就要有百姓情懷,真正以百姓之心為心,以群眾之愿為愿,只有不忘初衷方得始終,不忘使命才能不辱使命,不忘根本才能蹄疾步穩。
“官有所畏,業有所成”。為官者只有敬畏百姓,才能做到“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時下,眾多腐化官員在落馬前的言行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以權謀私時無所畏懼,置黨紀國法于不顧,拋百姓冷暖于腦后,等到落馬后才感到后悔,才想起懺悔。如果在位時能夠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多點敬畏、少些囂張,多點憂患、少點享樂,那么他們的人生結局或許就不會如此失敗。
總之,作為黨員干部,不論從事什么工作,擔任何種職務,首要的是要有一顆敬畏百姓之心,才能將民生需求放在心上,將百姓疾苦放在心上,實實在在為百姓謀福利,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百姓的衷心支持。(李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