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開展扶貧攻堅,是為了提升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實力,帶動當地老百姓發家致富,讓更多的發展成果惠及人人。
11 月26日,達州召開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推進會,針對上述情況,對選派駐村的“第一書記”進行了調整補充,新一批29名“第一書記”通過五天的業務知識培訓,在12月初全部到崗到位。此番調整,18名縣處級以上干部也將親臨扶貧一線。(四川日報 12月9日)
俗話說,有人好辦事。開展扶貧攻堅,是為了提升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實力,帶動當地老百姓發家致富,讓更多的發展成果惠及人人。選派優秀的黨員干擔任“第一書記”,進村入戶,將黨的方針政策貫徹到最貧窮的地方,這是“第一書記”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更是他們的責任和使命。扶貧發力,還需要黨員干部身子下沉、心里下沉。
扶貧一方面是要讓當地的經濟好起來,家家戶戶都能過上有衣穿、有飯吃、有房住的日子,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一批批有志有為的黨員、干部、群眾為自身建設作出積極貢獻。換句話說,其實扶貧發力不光是要把錢袋子鼓起來,還要讓當地的人民脊梁骨也跟著硬起來。“第一書記”是扶貧攻堅中的主心骨,是一支強大的隊伍,直接關系到扶貧攻堅的實際效果。“第一書記”的嚴格履職到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當前一些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出部分“第一書記”根本沒有用心在扶貧上,身子沒有沉下去,心里也沒有沉下去,覺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到了一天就算一天。而且有些“第一書記”根本沒在村上,更別說要去找項目、要資金了。整日連人影都看不到,有豈會真的用心呢?扶貧攻堅隊伍不能有濫竽充數,該有的責任和使命不能丟。前些日子,才有報道稱,達州241名“第一書記”扶貧不力被召回,重新增派干部。可見,扶貧攻堅不是一句玩笑,不是一場作秀,更不是紙上談兵,需要實實在在的行動。
扶貧攻堅需要黨群合力,同心同德。只有黨員干部真正用心將身子沉下去,從思想上、行動上、決心上都認可扶貧,支持扶貧,全力以赴搞好扶貧,相信貧困地區的明天會越來越好。走出辦公室,跑進田間地頭,為當地百姓的生產生活作出努力,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辦群眾之所需,這才是真正的“第一書記”該有的擔當,最起碼的下沉。(江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