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道是“蝦有蝦路,蟹有蟹道”。這不,報道中的河南省平頂山一村會計,在代表村兩委慰問一戶貧困群眾時,趁人不注意將200元慰問金中的100元據為己有。
節日期間,河南省平頂山一村會計代表村兩委慰問一戶貧困群眾,趁人不注意將200元慰問金中的100元據為己有。100元錢甚至不夠一餐飯錢,但侵害的卻是弱勢群體的利益。(京華時報 12月1日)
有道是“蝦有蝦路,蟹有蟹道”。這不,報道中的河南省平頂山一村會計,在代表村兩委慰問一戶貧困群眾時,趁人不注意將200元慰問金中的100元據為己有。真可謂是,貪腐無處不有,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1%權力如無監督都可能成為100%貪腐。
誠然,有權力可尋租的地方就有可能產生腐敗,各行各業概不例外。對腐敗者而言,無論是政策還是法規,國撥資金還是自籌資金,微利還是豐厚利益,都能為貪腐找到無孔不入的路徑。就如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副院長李永忠所言“腐敗總是和監督缺位有關”,在基層特別是農村,民主監督乏力,專門機構缺位,輿論監督難覆蓋,這是蚊蠅不斷滋生的制度原因。
眾所周知,大象要被老鼠拿下,除非老鼠鉆進了大象鼻孔;一條毒蛇要被拿下,除非被捏住七寸。而對基層的腐敗查處主要依靠縣一級,如果縣一級紀委精力集中在查辦大案要案上,對“蚊蠅腐敗”存在“管得著,卻看不見”,亦或是“看得見,卻管不著”。如此這般,什么200元截留100元,截留低保戶的“養命錢”,騙取農業保險的“救災錢”,貪占社會撫養費的“孩子錢”;冒領已故五保老人的“死人錢”;侵吞農民耕地補償款的“土地錢”;克扣貧困家庭“扶貧款”……也就是不足為奇的黑色幽默。究其一點,“蚊蠅腐敗”折射的是監管之殤。
蒼蠅不叮無縫的雞蛋。按理說,200元慰問金對如今生活水平來說,根本是微不足道。但就是這樣的“蚊蠅“之輩,在“一畝三分地里”驕橫自大,甚至明目張膽違規違紀。歸根結底,權力雖小,但假以沒有如何約束權力機制,就會讓掌控著一點資金使用和分配權部分基層干部,容易心理失衡,這也是產生貪占等行為的主觀原因,著實令人揪心。試想這是事關民生、事關基層穩定大事,卻能被“潛規則”不斷沿襲。那么,該誰來為這條“暗河”堵漏,堵住監管之殤下“蚊蠅腐敗”鑿開的千瘡百孔“黑洞”?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雖然當前部分基層干部小官小貪,花樣繁多,沆瀣一氣,窩案多發,但大多數還是好的。筆者以為,對當前大部分農村地區,村組和基層站所干部素質良莠不齊,法紀觀念淡薄現象,不僅需要建立完善制度,更要建立能夠有效地發揮作用的制度。盡量把權力分散到盡可能多的人手里,對執行的權力予以嚴密的外部監督,從源頭上遏制基層干部有可能以權換錢的傾向,或許多管齊下、內外結合、標本兼治,方能減少心術不正覬覦民生資金蠅貪者。(魚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