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軍人優先究竟是不是特權?近日,這一優待軍人的政策再度引發網上熱議。一名戰士休假期間因事臨時被召回,去車站購票時發現軍人窗口前排著長長的群眾隊伍。
10月23日,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撰文評論稱,全民國防意識淡化,軍人社會地位下降,有些群眾誤以為軍人享受優待是搞特殊,有些地方和服務窗口,落實軍人優待政策打折扣。(10月28日 澎湃新聞)
軍人優先究竟是不是特權?近日,這一優待軍人的政策再度引發網上熱議。一名戰士休假期間因事臨時被召回,去車站購票時發現軍人窗口前排著長長的群眾隊伍。為趕上火車,他手持士兵證上前去買票,卻被周圍群眾誤解為搞特殊化,還有人奚落他“當兵的還插隊呢”,這句話讓他尷尬的退了回去,最終還是沒有趕上火車。
軍人優先如今越發遭遇尷尬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方面,全民國防意識淡化,軍人社會地位下降;另一方面,對軍人優待政策宣傳不到位,有些群眾不了解,誤以為軍人享受優待是搞特殊;有些地方和服務窗口,落實軍人優待政策打折扣。而在某朋友圈中一篇題為《軍人優先一下怎么了》的文章成為焦點話題,為什么明明沒有爭議的話題如今就會成為焦點呢?
首先,對于軍人方面來說,近年來不斷爆出軍隊干部腐敗或者公款私用等不良現象,讓公眾對軍人的印象大打折扣,認為軍隊中多多少少都會有類似敏感的現象存在,雖然事實并不是這樣,但是這樣的事情一旦發生,這種觀念就很難去除。在軍隊的方面,在社會對其提供各種優待的同時,更應該加強自我的優化管理,多到人民群眾中去,多貼近民心,如果沒有這些丑聞沒有各種貪腐案件,而且和人民“打成一片”,人民自然而然的就會擁護。
第二,對于人民群眾來說,可以對于優待軍人的政策在社區或者單位進行宣傳普及教育,同時讓人民群眾更深切的了解到我們國家現在軍隊的發展狀況,不能讓人民對于軍隊的了解只局限在上場打仗,或者只是在軍區中緊鎖的大門,把軍隊發展提素情況宣傳出去。
第三,對于服務行業來說,在設立軍人優先窗口的時候,就要考慮到上面發生的問題,可以張貼一個小牌子,在人很多的時候軍人窗口可以暫時為普通群眾服務,但是在有軍人需要購票、改簽的時候,就應該把這項特權“歸還”給軍人,畢竟這是軍人窗口,現在對公眾開放是考慮到公眾的體會,但是不能因此耽誤了本來該服務的人員,發生上述事件,車站的服務人員也應該及時出來制止,不能讓軍人在自己的窗口上還排不上票。
第四,對于社交網絡來說,因一篇《軍人優先一下怎么了》而產生了激烈的討論,其實完全可以轉變一下方向,與其刊登這種導向不明確的賺點擊量的文章,還不如發一些“軍民魚水一家親”的正能量文章拉近人民與軍人之間的關系。
“軍隊不生產谷物,但生產國家安全。”和平年代的我們,應該懂得珍惜,更應懂得感恩,不能等到戰爭與災害來臨才想起軍人,軍人理應受到尊重,軍人優先,不是“素質差”、擺“特權”,而是行使合法權益。我們應當營造崇尚軍人的濃厚氛圍,增強軍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我們應當強化社會的“軍人優先”認同感和認同度,切莫輕視軍人的“優先權”,才更激發廣大官兵犧牲奉獻的堅定信念。(喬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