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四川日報》在四川在線、川報觀察同時推出的系列報道《“第一書記”的煩心事》,引發不少人的關注。來自各地的“第一書記”向社會大眾講述著,他們在駐村幫扶過程中的“煩憂”。
日前,《四川日報》在四川在線、川報觀察同時推出的系列報道《“第一書記”的煩心事》,引發不少人的關注。來自各地的“第一書記”向社會大眾講述著,他們在駐村幫扶過程中的“煩憂”。
“第一書記”為誰歡喜,為誰憂?這也許是大家關注的重點。國家選派優秀的黨員干部到農村擔任“第一書記”,就是為了選好配強村黨支部書記、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最終幫助貧困村致富脫貧。因此,“第一書記”始終為村里事煩憂,為村里人歡喜,方能做到在其位不負重托、不辱使命。
第一書記要真真深入基層,切切置身農村,才能發現村里事的“煩憂”所在。村級修路資金還有多少缺口,人畜飲水的問題如何解決,種植何種中藥材是因地制宜的?一件件“煩心事”,貫穿著村里人的吃穿住行。如果只是做一名高高在上、走走形式的第一書記,如何發現問題,又如何解決問題?不深入、不切身經歷,側面打聽到的“煩憂”,不能從源頭上解決難題。
第一書記要時時牢記使命,刻刻心系百姓,才能找尋村里人的“歡喜”之處。作為第一書記,帶領村里人致富,改變村容村貌,最終摘掉貧困帽子,是最終的使命。怎樣的改變才能讓村里人真正“歡喜”?這是第一書記急需解決的課題。暢通村級公路,小孩上學不再起早貪黑、翻山越嶺;保障飲水用電,解決村民生活基本所需,打通產品銷售渠道,百姓能靠自己的勞動致富,修建村級衛生所,改善醫療環境和條件……這些都是能讓村里人歡喜的“村里事”。
第一書記,是村黨支部的領頭雁,村民奔小康的領路人,相信,已經任命的第一書記已經感受到了滿滿的壓力。因為,敷衍了事、走過場真的行不通,黨和人民都擦亮了眼睛,時刻注視著第一書記的一舉一動,沒有實實在在的業績,不能認真解決“煩憂”的村里事,讓村里人“歡喜”,就無法向黨和人民交差!(羅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