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強調,要提高技術工人待遇,這條消息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當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支規模日益壯大、結構日益優化、素質逐步提高的高技能人才隊伍,但無論總量還是比例仍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的要求有相當差距。
新華社的這則報道提到,高技能人才即通常所稱的“八級工”等高技術人員。這勾起了人們對于“八級工”的回憶。在很多人印象中,那個時代沒有白領藍領的說法,很多技術工人以成為“八級工”作為人生目標,不少人通過努力贏得了尊重。
“八級工”剛出現,是在1956年。在當時工業建設為基本任務的大背景下,全國為消除工分制的弊端,將工人的技術等級和工資掛鉤,按照產業分為八級工制。這種八級工制得到了普遍認可,在人們心目中,“八級工”是技藝精湛、精工細作的頂尖工匠的代名詞,他們的工資甚至能超過當時的廠長。
雖然“八級工”已經成為過去時,但其折射的對勞動者的尊重,一直讓人們念茲在茲。當下,中國經濟發展正處于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時期。高質量發展需要一流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也需要一流的技能人才。科學家、工程師不足可以引進,但放眼世界各國,還沒有大規模引進技能人才的先例,必須也只能依靠自己培養。
高技能人才不是憑空而來的。如果說技能人才是一個金字塔結構,高技能人才處于金字塔的頂端,那么要想擁有更多高技能人才,首先要做的就是吸引更多人成為技能人才,然后鼓勵更多技能人才苦練本領成為高技能人才。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的不是喊口號,而是拿出實實在在的舉措,真正走進技能人才的內心,了解和滿足他們的所需所求。在世界上,一些完成現代化轉型的國家,“技術藍領”不僅工資不錯,而且社會地位也不低,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高技能人才緊缺,直接影響的是中國制造。因此,企業必須高度重視這個問題,營造關心關愛技能人才的導向。還要看到,這是一個社會性問題,需要整個社會付出努力。中央深改組會議強調,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增強技術工人職業榮譽感、自豪感、獲得感,激發技術工人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其指向性是十分明確的。現在,有很多地方提出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形成尊重企業家和工匠價值導向,也是看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多“八級工”。當然,是不是恢復“八級工”制度可以討論,但“八級工”代表的高技術、高收入和不低的社會地位,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應該得到繼承和發揚。培養高技能人才,解決人才結構性矛盾,提醒我們別把“八級工”遺留在歷史河流里。(喬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