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
鄉村振興,主體在民。前不久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強調發揮“億萬農民的創造精神”。實踐證明,農民群眾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決定性力量,鄉村振興,重在行動。把中央的方針政策變成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首先要充分調動農民建設美麗家園、追求美好生活的熱情,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主觀能動性。為此,要從呼喚農民群眾的四種主體意識入手。
樹立“鄉村振興,人人有責”的主力軍意識。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舉全黨全國全社會之力,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人民群眾為實現中國夢而進行的一場攻堅戰,涉及面廣,參與者眾,只有身份明確、職責清楚,才能步調一致、協同作戰。農民群眾是這場攻堅戰的主體力量,既是鄉村振興的主體目標,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實施者。只有充分調動、發揮他們攻堅克難的主力軍作用,才能取得這場攻堅戰的最后勝利。
樹立“鄉村振興,責無旁貸”的責任意識。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對作為振興主體的農民來說,增強責任感尤為重要。當務之急,是從自身做起,加強以下三對職責關系之間的融合和聯系:一是國家職責與個人職責的關系。二是村集體與家庭責任關系。三是個人和他人的職責關系。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文化振興,就是要實現鄉風文明,就是要形成團結和睦、共享美好生活的新型鄉村秩序和氛圍。鄉村振興的目標是家家戶戶的振興,家家戶戶都能過上小康生活,人人都能享受國家戰略的紅利,人人都能獲得幸福感。
樹立“鄉村振興,舍我其誰”的擔當意識。作為新時代鄉村社會一員,首先要樹立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強者意識。鄉村振興,基礎是經濟振興。傳統鄉村經濟不同于城市經濟,這就要有勇于探索的勇氣,在新經濟領域有所作為。其次要有不懼困難、久久為功的韌勁。在通往鄉村振興的路途中,有激流險灘,也一定有許多未知的領域需要我們去認知、去開拓。要有勇于面對困難和失敗的勇氣和韌勁,去迎接一個個困難和挑戰。最后,還要樹立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判斷標準,弘揚愈挫愈勇的氣勢和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
樹立“鄉村振興,時不我待”的緊迫意識。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具有較強的時間性和緊迫性。增強時間觀念和緊迫感,增強效率意識,同時增強精準意識和文明意識,才能贏得時間。(作者:周其森 山東省委黨校中國農民思想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光明日報》( 2018年01月05日 02版)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