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普遍對失信行為深惡痛絕,遠離失信者更是人性使然。搭建失信被執行人平臺其實就是要給群眾營造一種安全感,群眾能夠時時處處查詢、知曉身邊的失信者,就能很好地保護自身利益
中共中央宣傳部、最高人民法院、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近日聯合下發關于創建完善失信被執行人曝光平臺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從全面依法治國和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戰略高度,認真學習借鑒江西“法媒銀·失信被執行人曝光臺”經驗,充分認識創建完善失信被執行人曝光平臺工作的重要意義,扎實推進此項工作的深入開展,確保取得實效(10月11日《北京青年報》)。
曝光失信被執行人作為一種信用懲戒措施,非常有利于推動法院的執行工作。不少“老賴”不懼罰款拘留的硬手段,卻十分害怕失信被曝光的軟措施。在執行實踐中,某些失信被執行人頂不住曝光帶來的輿論壓力,主動來法院履行法律義務,這樣會大大節約司法資源、提升司法效率。近些年來,全國法院系統在曝光失信被執行人工作上可謂是亮點紛呈、奇招頻出,例如在新聞媒體、商業街屏幕上發布失信被執行人的信息,還有給“老賴”定制專門的手機彩鈴等等。這些曝光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夠形成威懾,促進失信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義務。
然而,盡管法院系統曝光老賴的方式不斷創新、不斷豐富,但是現階段曝光的威懾力依然不夠強大、效果依然不夠顯著。這主要在于曝光“老賴”尚停留在碎片化、動態性的層面,多數時候是法院系統在唱獨角戲。新聞媒體、商業大屏幕等曝光平臺不可能全天候、高頻率、大范圍地發布“老賴”信息,大部分曝光還停留在應景式、運動式、封閉性的信息發布上,影響的時間和范圍十分有限。風頭一過,“老賴”們照樣逍遙自在。
毋庸置疑,懲戒失信被執行人是誠信社會建設的重要環節,如果違反法律的不誠信行為得不到有效遏制,那么背離道德的失信行為自然就會泛濫成災。誠信對于社會秩序如同空氣對人一樣重要,離開誠信,社會法治秩序便失去根基。面對人民群眾對法院執行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以及建設誠信社會的需要,法院曝光“老賴”的方式及其機制亟待升級,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就需要創建高層次、統一性的曝光平臺。中共中央宣傳部、最高人民法院、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在2017年年底前搭建完成省級的失信被執行人曝光平臺,在兩年內將平臺建設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信用平臺和執行名片;要堅持以懲戒失信、褒揚誠信為核心,切實發揮曝光平臺的查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曝光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宣傳信用懲戒、風險管控等多種功能,將平臺建設成懲戒失信被執行人的重要抓手,人民群眾了解、參與、監督執行工作的重要媒介。很顯然,“家喻戶曉”的創建效果,其實就是讓“老賴”的信息時時處處存在,如同空氣般融入群眾的日常生活。
群眾普遍對失信行為深惡痛絕,遠離失信者更是人性使然。搭建失信被執行人平臺其實就是要給群眾營造一種安全感,群眾能夠時時處處查詢、知曉身邊的失信者,就能很好地保護自身利益,群眾勢必對其高度關注和熱切期待。這種關注與期待也會營造強大的輿論壓力,最終讓“老賴”真正無所遁形。(劉 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