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系列評論⑥】
“法治的真諦,在于全體人民的真誠信仰和忠實踐行。民眾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觀念,是依法治國的內在動力,更是法治中國的精神支撐。”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最后一集《全民守法》圍繞在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國如何做到人人尊法、守法的難題,從法治觀念、法治熱情、制度安排、實現路徑等多方面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普法成果,彰顯了法治中國的堅實進程。
中國先哲說:“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西方哲人說:“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這一切都指出了人心和觀念在法治進程中不可忽視的作用。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而言,從“關鍵少數”的領導干部抓起,不僅符合事物發展規律,更合乎中國人的思維習慣和歷史邏輯。正如紀錄片中所言:“實際上領導干部對法治的態度,影響和決定著社會大眾對法治的態度。領導干部只有身先士卒,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才能帶動社會尊法和守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關于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的意見》《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等一系列新制度,構筑了領導干部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的制度基礎。對于不尊法、守法的領導干部,在法律面前不僅沒有例外,而且標準更高,要求更嚴。
領導干部帶頭尊法、守法,本身就是最好的普法。除此之外,由國家機關肩負起全民普法的重任,是近年來全民守法的一項重要制度設計。2017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意見》,國家機關首次被明確為法治宣傳教育的責任主體。“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中國策”,體現了執政黨的智慧。
在“誰執法誰普法”的原則之下,每一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在法治實踐中,都增強了普法的意識,增加了普法的考量。他們對當事人普法,對特定人普法,對社會關注的人群普法,同時自己也深化了對執行的法律和相關政策的理解。
普法正改變著每一個人的生活,并不斷推動全民守法的局面形成。當下,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越來越濃,法治的力量在一點一滴滲入日常生活。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人們開始不是靠直覺去被動應對,而是自覺運用理性去尋求法律途徑的解決,這正是法治中國開創的新風尚。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在全民守法的今天,每一個人都是奉法者。十八大以來越來越多遇事找法、辦事循法的制度安排,越來越便捷的法律服務路徑,越來越高漲的全民法治熱情,正在讓法治力量深入人心,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作者:王遠山)
《光明日報》( 2017年08月25日 02版)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