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駕駛人考試內容與方法》將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實施。駕考新規更加突出安全文明意識考核,如科目三起步、變更車道、靠邊停車、超車項目中增加“回頭觀察”動作,直行通過路口、左右轉彎等項目不主動避讓優先通行車輛、行人、非機動車的評判為不合格,從細節動作考核安全文明意識。
“還沒學車的恐怕要哭!駕考新規真的來了,太難了!”官方尚未正式公布駕考新規實施細則時,網友們已經開始議論紛紛了。待到駕考新規出臺,新舊條款對比,其實并不像某些人說的那么夸張。最大變化在于更加突出安全文明意識考核,這也是今次修改的最大亮點。“車德”入駕考,具有破冰意義,更是一個巨大進步。
先看一組數字:截至6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04億輛,其中汽車2.05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3.71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3.28億人。再看另一組數字:2016年我國發生交通事故近30萬起。嚴峻形勢說明,我國交通不可不嚴管。落在駕考層面,僅強調駕駛技巧是不夠的,必須把文明與技巧等量齊觀,從細節中改善交通安全。
要問那些不懂駕駛的人,駕車者最需要什么?相信大多數人會這樣回答:駕駛技巧。要是問那些駕駛技巧已過關的老司機,他們給出的答案或是:文明駕駛。是的,很多交通事故的發生,往往不是因為駕車者的技巧多糟糕,而是駕駛文明不到位、安全意識極薄弱。譬如處理汽車與行人的關系,相比之下,行人處于弱勢,汽車應該主動避讓過馬路的行人,這幾乎是共識。如果缺乏這種認知,漠視行人權益,與行人爭道,就容易出問題。
別以為不文明駕駛無傷大雅,給他人帶來的只是小麻煩——如快速通過積水路段導致水濺行人,或兩車相會時不關遠光燈讓對面司機不舒服——一個不文明的小動作,也可能釀成重大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譬如,車輛停在路邊之后,無視后方來車情況,隨手推開車門,就是一個高危動作——若有摩托車或電動車恰好經過,就有可能正面撞上車門,導致人仰車翻;若駕駛員瞬間倒地之后,恰好有一輛汽車疾馳而過且剎車不及,就極有可能發生次生事故。不要以為這是虛擬場景,現實中,此類交通事故在全國各地時有發生,致人死亡的案例也不罕見。
別以為不文明駕駛對自己沒有什么損失,如果因此發生交通事故,就沒那么簡單了。再說亂開車門,根據我國相關法規,開車門導致的事故,不論是駕駛員還是乘客,都要承擔事故的主要及以上責任。一旦造成傷殘或死亡等嚴重后果,行為人還可能要承擔刑事責任。不久前,恩平法院依法審結一起因開車門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肇事者除了經濟賠償,還因構成交通肇事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零6個月。是以,文明駕駛實在是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的正和博弈,駕考新規更加突出安全文明意識考核也是出于此種考量。
拉闊視野,全要素探討文明駕車議題,除了駕考中突出安全文明意識考核,還需要完善的外部保障,交通設施、交通管理等。否則,文明駕車難有保障。例如,一些行人密集的路口,設置了斑馬線,卻沒設紅綠燈,行人如潮水般不斷涌過斑馬線,要是汽車駕駛員恪守禮讓行人規定,那就甭想通過這一路段;再如,個別行人不文明,不走斑馬線、沖紅燈等,駕駛員再文明,有時也會有危險。這不過是兩個例子,用以說明交通設施是否合理、交通管理是否到位,也是文明駕車的重要助因。
文明與技巧是汽車駕駛的“雙保險”,不可偏廢。(練洪洋)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