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這一新時期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創新思路,要深刻認識創新新聞輿論工作的必要性、緊迫性,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要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新媒體傳播方式,著力打造全新融媒體矩陣,做到工作上精準有力。
隨著形勢發展,一個“人人都是自媒體,個個都是發聲筒”的紛繁復雜的輿論傳播格局已然形成。如此形勢,不創新不行,創新晚了、慢了不行,創新不深入、不精準到位不行。應該看到,在國際傳播中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仍然沒有改變,因此講好中國故事、增強中國的國際話語權,讓外眾看明白中國,仍是中國媒體必須痛下決心、直面攻堅、務必攻克的重任之一。
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關鍵在于構筑人才優勢高地,打造人才優勢核心競爭力。習近平指出,“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
政治堅定,就要堅持政治家辦報,就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引領,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就要“做一支有思想的筆”。
業務精湛,就是要勤學習、多鍛煉,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人才。“打鐵還要自身硬”、“手持金剛鉆,敢攬瓷器活”。這個“自身硬”“金剛鉆”就是較高的理論水平、扎實的業務功底、完善的知識結構、善使現代傳播手段的“十八般兵器”等。許多時候,一些報道失真、失信,一些報道缺乏引導力、影響力,往往并不是記者編輯有意為之,而是力有不逮,心有余力不足,教訓深刻。
作風優良,就是要勿忘初心,勿忘人民,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持之以恒地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要嚴格要求自己,加強道德修養,保持一身正氣。
黨和人民放心,就是要牢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及時把人民群眾創造的經驗和面臨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運用改革創新思維,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作者王宣民為中國海洋大學新聞中心總編輯、教授)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