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農村剩男”問題,說到底,還是得靠大力推進扶貧工作,改善農村的經濟狀況。
“農村剩男”現象,近來引發社會關注。其實,早在20多年前,央視春晚小品《懶漢相親》就已聚焦于此:宋丹丹扮演的眼神不好的剩女,來到鄰村一位懶漢家中相親,結果發現“沙發”“電視”都是假的,于是對懶漢說“你改好,俺再來”,掉頭離去。
懶漢為啥相親失敗?窮。審視當下,談婚論嫁的男女所關注的物質條件,早已經從沙發、電視變成了戶口、房產;而沒變的,則是對物質條件的追求。許多農村女性,感受到了城鄉物質條件的反差,渴望通過“嫁給城里人”改變命運;個別人甚至寧愿拋夫棄子,也不想再回農村。農村女性大量涌入城市“婚姻市場”,加重了出生性別比失衡所引發的“農村剩男”現象。
從倫理道德出發,對“嫌貧愛富”“嫌村愛城”進行說教,往往蒼白無力。富裕同貧困一樣,字面本身并無道德貶義。農村女性偏好城市男性,無論考慮的是后代還是自身,這種對幸福生活的追求都是人之常情。
社會問題的根源,往往是經濟問題。解決“農村剩男”問題,說到底,還是得靠大力推進扶貧工作,改善農村與農民的經濟狀況。不少爆出“剩男危機”的地方,多是窮困山村,這也正是我們精準扶貧的著力點。
打好脫貧攻堅戰,促使農民收入提高、城鄉差距縮小,城市對于農村女性的吸引力自然相對減弱,長期受到物欲沖擊的鄉土人情、家庭倫理,也會重新煥發生機,成為無法割舍的“牽絆”。另一方面,在脫貧攻堅戰的帶動下,有能力、有干勁的農村男性也會大量涌現,對女性展現出特有的魅力。至于重男輕女的觀念,也是來自貧窮。拔掉窮根,自然就會移風易俗。
總之,“農村剩男”現象,癥結在于貧困。對癥下藥,拔除窮根,才是解救“光棍”的治本之策。從這個意義上看,脫貧攻堅戰不再只是宏大的國家課題。對于一個個“農村剩男”來說,它更是一縷能讓人切身感受到溫暖的陽光。(劉念)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