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在投巨資打造景區景點硬件的同時,還要注重旅游軟環境建設,以誠心、善心、良心、愛心善待每一位游客,營造一個更“有溫度”的文明旅游環境
日前,哈爾濱“天價魚”事件調查結果公布,松北區調查組確認北岸野生漁村把人工養殖鰉魚當野生鰉魚售賣,欺詐消費者;《餐飲服務許可證》到期未按時申請延續,無證經營;證照與牌匾名稱不符;點菜單簽字為服務員違規所簽;雙方發生肢體沖突,顧客陳某被打屬實;民警張某某出警存在不規范、不文明執法行為。隨后,做出吊銷涉事飯店營業執照、對店主馬某某罰款50萬元等處罰決定,并啟動對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工作人員的問責程序。
同時,哈爾濱市政府認為,“天價魚”事件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損害了哈爾濱城市形象,暴露出有關部門監管缺失、工作不深入、執法不規范等問題。目前,哈爾濱大力度開展餐飲業專項整治,力求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放心的消費環境。
“天價魚”事件之所以引發公眾廣泛關注,主要是因為隨著旅游市場熱度攀升,游客消費愈發注重對旅游目的地商業誠信、服務環境、執法環境、物價標準的切身體驗,對旅游目的地的社會安全感、商業信譽也變得更加敏感。因此,一旦發生游客切身利益受損的事件,經網絡傳播、發酵,就會成為公眾熱議的事件。
其實,“天價魚”事件的來龍去脈本不難判斷,但地方政府最初只想著用“技術手段”平息矛盾,而不是如何真誠解決問題,在事件調查處理過程中也有諸多失當、失職之處。比如,市場監管部門日常督查失之以寬、失之以松,缺失對文明誠信經商和旅游景區門店餐飲價格的統一規范管理,導致涉事飯店以養殖魚冒充野生魚欺詐、《許可證》過期、店名不符等問題長期存在卻無人查處;在未完成雙向核實的情況下倉促發布有利于店方的結論,引發各方誤讀誤判;面對輿論質疑,未能積極引導,沒有設定新聞發布機制及新聞發言人,使事件愈演愈烈。
不僅如此,“天價魚”事件還給黑龍江精心營造的旅游環境信譽乃至全國旅游市場惹了一身“腥”,讓黑龍江全省的旅游形象貶值,代價慘痛,教訓深刻。
當前,黑龍江省和哈爾濱市正在打造旅游大省、旅游強市。黑龍江省的“十三五”規劃更是把發展旅游業作為重要工作,提出加強黑龍江旅游整體品牌和旅游產品宣傳的目標。“天價魚”事件令人深思,這也一再提醒著相關部門和個人,一座旅游名城的底蘊必須建立在誠信的基石上,文明誠信、童叟無欺、管理有序,應該是一座城市最閃亮的旅游名片!
為此,地方政府在投巨資打造景區景點硬件的同時,還要注重旅游軟環境建設,以誠心、善心、良心、愛心善待每一位游客,營造一個更“有溫度”的文明旅游環境。(倪偉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