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證、身份證都有有效期,為什么結婚證不能有有效期?面對與日俱增的離婚率,近日,“某學者”提出一種令人驚嘆的觀點:結婚證應設置7年有效期,到期自動離婚,這樣一來,許多社會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結婚證也設有效期?這個說法夠大膽、夠刺激、夠“語不驚人死不休”,于是也就引起了“某學者”所希望引起的巨大反響——人人質疑之、嘲笑之、痛罵之。是的,提出如此怪異的觀點,原本就是想博眼球刷存在感,從而提高知名度。
結婚證設置7年有效期,可以讓人們“嘗試多段感情”,可以“解決單身問題”,可以“拉動經濟增長”……想得倒挺美,可是顧頭不顧尾。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是家庭的基礎,而當婚姻變成兒戲,且不說將對家庭倫理和社會道德造成怎樣的沖擊,單是對社會穩定的破壞和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就是整個社會難以承受之重,不知會釀造多少人間悲劇、結出多少孽緣孽果。結婚證設置有效期,不但不能讓“許多社會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恐怕會制造更多更大的社會問題。
如此怪異的觀點,原本不值得一駁。可是,“某學者”的頭銜還是有些迷惑性的,那么“某學者”究竟是誰?新聞報道中沒提,但經網友查證,原來是微博認證為“專欄作家、媒體人、新浪名博”的一位先生。看到此,我不禁哈哈一笑。如今號稱“專欄作家”的人可謂多矣,其中有些人,只是在某網站發了一些短文,網站不給稿費,便贈以“專欄作者”的名號;還有一些人,只是應邀給某報寫了幾篇稿子,便自封“專欄作家”的頭銜。而在百度上查找這人的資料,平時只是寫了一些時評文章,文章水平如何不便妄論,卻不知“學者”稱號從何而來。
這就是說,所謂“結婚證應設置7年有效期”,只不過是一個“新浪名博”偶發奇想、心血來潮,這類奇談怪論在網上到處都是,說者未必認真,聽者未必在意,往往被當做段子傳播。“結婚證設有效期”這個段子之所以引起強烈反響,主要是有媒體推波助瀾,而報道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某學者”三個字——正因為是“某學者”之言,媒體才堂而皇之地把段子寫成新聞;正因為是“某學者”之言,人們才有興趣討論一番。試想,若說這是“某網友”的言論,還會有那么多人理會嗎?恐怕相關媒體都不好意思把它寫成新聞。
耐人尋味的“某學者”。相關媒體最初報道時,想必知道這一言論出自誰手,只是因為他影響力不夠,于是加封他為“學者”;同時又擔心人們知道真相后懶得理會,于是只說“某學者”而始終不提究竟是哪個學者。如此手法相當拙劣,糊弄公眾的意圖相當明顯。
我只想問:個別媒體如此作為,真的好嗎?公信力真的不要了嗎?(浦江潮)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