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嚴控煙令實施一周,煙民在公眾場合吸煙行為有所收斂,但全面控煙仍存死角。對于辦公室領導吸煙,不少員工敢怒不敢言,監管舉報領導辦公室吸煙,更是難上加難。(6月8日人民網)
京版控煙條例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控煙條例。6月1日起,北京全市范圍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室內環境及公共交通工具內將禁止吸煙。如此大范圍的控煙被解讀為凡是“帶頂帶蓋”的公共場所均實行禁煙。實施一周過去了,煙民在公眾場合吸煙行為隨有所收斂,但全面控煙仍存諸多死角,尤其是領導辦公室成禁煙“難點”。
事實上,政府辦公樓是吸煙最嚴重的和治理難度最大的場所之一,2010年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全球成人煙草調查--中國部分》報告顯示,政府辦公樓暴露率達58.4%。國家為此在2013年出臺過《關于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要求打造無煙黨政機關,實行“無煙化”。這是國家層面對領導干部禁煙做出的約束。但實施兩年來,并沒有起到長效制約的效果。領導干部在《通知》的風頭過后,開始了“復吸”。通知上了墻,文件存了檔,在實施一段時間后,成了“一紙空文”被束之高閣。
有了前車之鑒,《北京控煙條例》對領導干部實施起來有難度便可想而知,所以這次如果我們的相關部門不拿出點實際的行動,恐怕又會重蹈覆轍,讓“史上最嚴”的禁令在實際執行中遭遇“紙上最嚴”的尷尬處境。領導難禁煙,便容易讓全單位的煙民跟著學。領導“弦”松了,下屬便也沒有了顧慮,“從上至下”的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無煙規定成一紙空談,削弱了條例的執行力。
領導辦公室成禁煙“難點”,除了領導干部的“難以自控”,也表明了權力的任性,辦公室內領導吸得不是煙而是權力。禁煙條例實施后如果僅靠下屬監督是不現實的,好不容易才進機關工作,誰敢因為禁煙得罪領導,毀掉自己的前程?所以比下屬監督領導更重要的,便是要領導干部切實提高認識,認真帶頭落實、帶頭遵守禁煙有關規定,以實際行動做出表率,自覺維護條例權威。另外,還要對領導干部的權力進行規范,把它關進法制的籠子,讓權力不再任性,讓下屬敢于對其進行監督、舉報,不再囿于領導的權威之下敢怒不敢言。
其次,紀檢檢察機關要加強監督執紀,對違反規定和監督落實不力的領導干部嚴格責任追究。衛生、工商多部門聯動執法的責任要理清,誰來處罰,如何處罰,要有明確規定,不要再出現“執法軟、執法難、互相推諉扯皮”的老癥結,要讓制度來保障我們的行動,來掐滅領導辦公室的煙頭。
盡管《北京控煙條例》是一部“史上最嚴”地方性法規,但吸煙作為不良的社會習慣,要徹底改掉,任重道遠。禁煙靠的是個人的素質以及社會公眾尤其是領導干部的“禁煙”意識。相信通過政府、公眾以及領導干部的不懈努力,“你有吸煙的自由,但不能自由地吸煙”這一“控煙”意識常駐每人心中,讓公共場所“無煙化”,還我們一片碧水藍天。(張 征)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