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走訪武漢市多家考點附近的酒店發現,“高考房”依舊火爆,郊區普通旅館房源甚至叫價800元,有的家長為確保房源多訂、互訂,準備交換。(6月3日《長江商報》)記者調查發現,距高考還有幾天,但鄭州市各高考考點附近的大小酒店基本被搶沒了。(6月3日《東方今報》)
臨近高考,多地都出現了爭搶“高考房”的火爆場面。不可否認,考生家長有時比考生本人更緊張,他們不能入場考試,所有精力全都放在如何幫孩子做好后勤服務工作上。從某種程度上說,高考既是考學生,也是考家長。但這并不代表,家長為“高考經濟”買單花的錢越多就越好;切實有效的保障,不在于花錢,而在于用心。
用心,就要尊重教育的客觀規律。家長不能嘴上跟孩子叮囑著“要保持平常心,把高考當成一場普通的考試”,實際上又擺出一副如臨大敵的姿態,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無不做出重大改變,這樣不利于孩子保持平常心,反而會增加其焦慮感。
就拿“高考房”來說,如果考生家里確實住得與考場距離遙遠、交通不便,倒也未嘗不可一試。但實際上相當一部分考生就在本校考試,平時怎么上學,現在便怎么趕考就是了,他們對“高考房”的“剛性需求”并不強烈。但問題就在于,即便沒有迫切需求,很多家庭還是在湊這個熱鬧。也許在家長看來,能為孩子多做一點,多花點錢,自己就能心安一些,但卻沒想到,這樣做可能適得其反。
要知道,人體有著自己固定的作息規律與環境適應性。一方面,住上“高考房”雖然離考場近了,但不代表就能休息得好,突然換一個新環境住,部分考生可能因此難以入睡;另一方面,雖然家長不在乎這筆經濟支出,但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負擔,不利于他們以最佳狀態迎接高考。
一個高考狀元的母親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過,自己孩子高分的秘訣就是“一切如常”,甚至考前依然按慣例在家做家務。誠然,考生在高考期間,的確需要一些特殊的照顧,但最好的關懷,無外乎營造一種“一切如常”的氛圍,這樣才能讓他們保持平常心,以最好的姿態迎接考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