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亞洲四國之行圓滿結束,先后對馬爾代夫、斯里蘭卡和印度進行國事訪問。境外媒體集中關注習主席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相關分析評論內容如下:
積極加強與絲路國家合作《印度教徒報》9月16日報道:“海上絲綢之路”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中國鼓勵馬爾代夫加入保護“海上絲綢之路”的規劃,意味著中方旨在積極主動地加強與太平洋和印度洋國家(包括印度)的合作關系。中方表示其政策并非要牽制印度。分析指出,馬爾代夫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環。中國游客已開始涌入馬爾代夫,但該國“圣戰”組織明顯的壯大,也為中國在這一地區的存在蒙上了一層隱患。
《日本經濟新聞》9月15日報道:中國重視馬爾代夫是因為該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印度教徒報》9月17日報道:到訪印度之前,習近平先后訪問了印度洋上的馬爾代夫和斯里蘭卡,這也是中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藍圖的組成部分。
到訪各國支持“海上絲路”美聯社9月15日報道:習近平15日開始了其為期一周的南亞之旅,由馬爾代夫為起點展開現代“海上絲綢之路”。馬爾代夫總統亞明表示,該國已積極準備參與創建中國至歐洲的西非海運路線。
法新社9月15日報道:習近平獲得了馬爾代夫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支持。他在這個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的印度洋島國開啟了南亞之行。
印度報業托拉斯9月13日報道:在首次訪問印度之前,習近平將訪問斯里蘭卡。斯里蘭卡總統馬欣達·拉賈帕克薩支持中國倡議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計劃。他表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于斯里蘭卡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9月14日報道:有學者指出,斯里蘭卡歡迎中國投資的背后,除經濟原因外還有政治上的因素。
新提法提升印度洋島國戰略《印度快報》9月15日報道:習近平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個新提法來提升中國與印度洋島國加強接觸的意義,這條海上絲綢之路將把中國的海岸線與東南亞、南亞次大陸、地中海以及非洲東海岸連接起來。中國想在印度洋沿岸各地建設港口,圍繞港口設立出口加工區,加強這些地區在經濟和金融上與中國的相互依賴。印度不應阻撓絲綢之路倡議,而應積極參與這一行動計劃。為重新將南亞次大陸與鄰國連接起來,印度必須與可能合作的一切國家合作。
英國《金融時報》9月18日報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聽起來像一個宏大的理論概念。但對斯里蘭卡而言,與北京關系越來越緊密的好處相當實在。如今斯里蘭卡對這套模式已相當熟悉:依賴中國的投資以及巨額商業貸款,為一系列高速公路和港口以及一個新的國際機場提供建設資金。
將印度洋航線視為生命線《印度快報》9月15日報道:近幾十年來,中國政府在印度洋沿岸地區的海上利益和受關注度在穩步上升。中國目前奉行的戰略不僅僅限于西太平洋。大量能源和礦產資源通過海上交通線從中東和非洲途經印度洋運到中國,北京將這樣的海上交通線視為重要的生命線。最近十年來,中國一直致力于在印度洋建設海上基礎設施,并加強了在印度洋沿岸地區的海上外交。斯里蘭卡、馬爾代夫散布在印度洋航線上,在監控和保護這些航線、為海軍提供重要的通道和投放海上力量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地位。
朝著印度洋航道穩步邁進日本《日經亞洲評論》雜志9月15日報道:中國正通過積極向南亞國家的港口設施投資來穩步推進開辟一條取道印度洋的航道。在斯里蘭卡,中國對漢班托塔港的建設給予幫助,該港正成為南亞最大的港口之一,中國還承攬了科倫坡港擴建工程的核心部分;中國在巴基斯坦南部修建了瓜德爾港,并在孟加拉國幫助維修吉大港。
印是新絲路夢想實現關鍵《印度時報》9月15日報道:在中國領導人此行將承諾譜寫中印關系新篇章之際,此次印度之旅由古吉拉特邦開始無疑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在古“絲綢之路”上,古吉拉特邦的港口曾作為聯系中國與歐洲和波斯灣各國市場的紐帶。復興絲綢之路是習近平的夢想,他正在通過“新絲綢之路戰略”努力實現這一夢想。中國需要印度——因為后者的優良港口和戰略地理位置——作為此戰略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在此背景下,習近平在古吉拉特邦會見莫迪,或將證明爭取印度的合作對于中國復興絲綢之路的努力至關重要。
訪問彰顯中國外交新戰略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網站9月15日報道:南亞地區擁有十幾億人口,除戰略意義外,目前已形成巨大的潛在市場,也將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的一個重要增長點。據中國媒體《解放日報》報道,習近平啟程訪問南亞三國,展開了中國周邊戰略新一輪的深化布局。自中共2013年10月召開“周邊外交工作會議”以來,中國如何與鄰國相處成為中國外交戰略的焦點。南亞作為中國的西南周邊,與新疆西藏接壤,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可以感覺到該地區對中國整體國家利益具有重要意義。而以中國周邊戰略布局而言,南亞雖非頭號重要地域,且近年來也是相對發展比較平穩的地區,但南亞的重要性日益上升,特別是印度的快速發展以及印度洋其他沿岸國家在新形勢下日益突出的戰略地位,都是國際社會關注的對象。(觀點中國)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