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已批準建立國務院旅游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同時,撤銷全國假日旅游部際協調會議,其職能并入國務院旅游工作部際聯席會議。這意味著公眾熟悉的“全國假日辦”也隨之撤銷。
成立“假日辦”的初衷,是保障國民的休假權,推動旅游經濟發展。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目的應該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實現,只是隨著國民收入的提升,民眾生活質量的增長,假日辦式的拼湊假期思維,已經很難滿足當下國民的休假需求。而與發達國家相比較,中國人的實際休假的確也少的可憐。以此而言,告別“假日辦”,不僅僅是撤銷一個機構,更應成為一場休假擴權的開始。
至于如何尋求突破口,毫無疑問落實帶薪休假是關鍵。因為單從法定節假日來看,中國并不少。中國休假缺就缺在帶薪休假,根據相關規定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為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為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為15天,如果從“法定最低帶薪休假”來看,不僅僅低于西方國家,甚至落后于多數國家。美世公司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最低帶薪休假全球倒數第三。聯系到現實,不少公司根本沒有落實帶薪休假,國民實際休假天數更難言樂觀。因而,在后“假日辦”時代,亟待解決的問題即是如何全面落實國民帶薪休假制。
現在距離《國民旅游休閑綱要》提出的“到2020年落實國民帶薪休假”還有五年多的時間,但從落實配套制度來看,情況仍不容樂觀。從市場關系而言,職工與單位很難說真的平等。怎樣休假,休多少假,大多由用人方決定。一些企業如果不履行帶薪休假,職工也只能用腳投票。但在生活的壓力下,能有幾人為了多幾天假期,實施一次說走就走的“辭職”?解決這一難題,不能僅僅靠個人的休假自覺,更應從制度上給予普通職工話語空間。也就是說,如何監督企業落實帶薪休假,接受員工投訴,應該成為勞動保障部門的一個工作職能。
如何告別“假日辦”,這是后“假日辦”時代最應該思考的話題。畢竟,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而言,國民休假亦很重要。它不單單能使公民放松身心更好地投入日常工作,也能達到拉動旅游經濟的作用。“假日辦”的職能并入國務院旅游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不能說沒有這一重考慮。只是舊時“假日辦”是以調休拼湊黃金周實現對旅游經濟的拉動。時過境遷,“假日辦”這種拼假模式帶來的弊病:交通擁堵、景點負擔過重,已容不得忽視。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又保障休假福利,需要更高規格的聯席制度以落實寫在紙上的權利——帶薪休假,為努力方向。唯有沿著這種休假擴權的思維,理順落實帶薪休假的各級監督機制,全面打通帶薪休假的執行障礙,提升國民休假福利與推動國民旅游休閑才能成為可能。(楊興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