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晚成都飛往北京的聯合航空K N 5216次班機上,竟有乘客在飛機加油以及飛行過程中吸煙。飛機到京后,當其他乘客向機組成員討要說法時,機長與乘客發生沖突。8月31日上午,多名乘客滯留在北京南苑機場,要求航空公司給個說法。機長竟稱“只要我同意,他們就能抽”。在爭論中,多名乘客見到機長推了霍先生的妻子。隨后,機長帶領機組人員離開(9月1日《成都商報》)。
在飛機上吸煙不僅污染空氣,而且會危害飛行安全。據國際民航組織統計,80%的機上火災都是由于乘客在廁所吸煙,并將煙頭隨意丟棄引起的。早在1988年,當時中國民航總局就規定在其注冊的民用飛機上都須禁煙,并在明顯的位置懸掛提示標志。根據我國民航安全保衛相關規則,所有飛機航班全部禁煙,包括起飛與降落整個飛行過程均不能吸煙,甚至整個停機坪包括跑道范圍內都嚴禁煙火。有乘客將火種帶上飛機不說,還大搖大擺在飛機上吸煙。這樣的行為既違反了與航空公司的約定,也危害了廣大乘客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理應受到輿論譴責與法律處罰。然而,令人費解的是,面對乘客投訴,機長不僅不正視問題,反思安檢漏洞與管理失職,回應乘客的利益關切,還推搡乘客,傲慢地叫囂,“只要我同意,他們就能抽。”機長如此口出狂言,頗有“我的地盤我做主”的意味,問題是,飛機航班是廣大乘客的公共空間,并非機長家的客廳、廁所,航班能否抽煙應由法律制度與航班上的乘客說話,機長說了根本不算。
其實,機長如此牛逼哄哄并非一個人的霸道,航空企業特別是國有航空企業不尊重消費者,比如,機票價格霧里看花,飛機晚點延誤,隨意超售機票……對此,我們不能指望消費者用腳投票來喚醒航空企業的責任與良知,而應該思考,如何激活并保護合法市場競爭、打破國有航空企業的壟斷地位;完善法律制度,加強輿論監督。 (葉祝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