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愛心的社會,每個名人都會有參與慈善公益活動的沖動,但是每個人應該把自己的公益激情落腳在何處?這就需要邀請顧問公司做專業的指導。
8月17日,小米董事長雷軍通過微博表示參與“冰桶挑戰”,并自稱中國互聯網第一位完成此挑戰的人。在視頻中可以看出,無論是接受挑戰的雷軍,還是“率先”發起的劉作虎,以及后來接受挑戰的周鴻祎等人,他們對ALS(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了解并不多,他們更多的在強調自己對“冰水”的感受。
無論是明星還是名人,只要參與慈善公益行動,就可能獲得社會的認同,改善自己的社會形象,提升自己的社會資本,這是天然就能獲得的東西。假如參與者把慈善公益組織的宣傳和勸募活動,當成一場個人事先張揚的“慈善秀”,而忘記了發起人原本的目的,把賺取社會的“注意力”放到第一位,就已經不是慈善公益而是品牌宣傳。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冰桶挑戰”一進入中國就引發了網友的爭議。一些網友認為這些人是自娛自樂,自我炒作;一些人認為,不管過程如何,客觀上還是讓更多的人知道了“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這種罕見病是好事。
拋開“冰桶挑戰”的爭議,這些年,中國企業、明星和名人參與慈善公益事業引發的社會爭議并不鮮見。一方面是企業、明星和名人在參與慈善公益活動的時候,除開自身努力還是需要專業顧問咨詢;一方面是公眾對企業、明星和名人是否參與慈善公益活動,存在道德批判的傾向。
在美國,吉麗娜·朱莉和布拉特·皮特、麥當娜等名人參加慈善公益活動的時候,都會由專業的公司提供咨詢服務,指導自己如何展開慈善公益活動。畢竟慈善公益活動是一件關乎社會公平與公正,促進社會進步的事情。它不僅需要愛心,還是需要社會學、人類學、教育學和經濟學等方面的綜合知識。一個有愛心的社會,每個名人都會有參與慈善公益活動的沖動,但是每個人應該把自己的公益激情落腳在何處?這就需要邀請顧問公司做專業的指導。
對于做慈善而言,不應該凡有名人參加公益活動就眾星捧月、濃彩重筆,這樣的舉動,很容易把名人參與慈善催化為一場事先張揚的慈善秀場。不管怎樣,社會對于名人做公益,起碼要有包容和尊重的度量。(才讓多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