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了喝點礦泉水,本是件平常事,但新近看到一些礦泉水品牌的宣傳,突然覺得腦子有點亂,有點歡喜,更多憂愁。
每個品牌的礦泉水,都有其特性,要么是來自雪域高原的“天山童姥”,要么是來自地表深層的“地下精靈”,無他,就是為了突出礦泉水的純凈,以及可能富含的礦物質,而且,還要強調找到這樣的好水,已經費盡千辛萬苦、散盡萬貫家財。再琢磨琢磨,如此強調礦泉水的純凈,不也正在暗示我們,當下的“好水”,實在是難找嗎?
無法否認,很多地方的飲用水質量在不斷下降,那孕育中華文明的長江黃河、那曾經“美就美太湖水”的太湖,以及千萬條小江小河小溪的水,如今喝起來,都有了那么一點不干不凈的滋味。當前的水危機越演越烈,地表水不能喝了,就喝地下水,地下水喝完了,就喝遠方的礦泉水。但當有一天,連礦泉水也喝完了,還能去哪里找水?
礦泉水卻并非人們所想象的經過石頭過濾就能循環形成,和石油天然氣一樣,礦泉水也屬珍稀資源。以前有人認為,長江那么大,個別企業排點污水,很快就被沖淡了凈化了。現在守著浩浩蕩蕩的長江水,能有哪座城市敢說飲用水可以高枕無憂?更何況那些遠離長江黃河的缺水城市?
現在我們喝點礦泉水似乎沒什么錯,錯在還沒有足夠有效的措施來保護環境。人類能停得下污染的手嗎?能管得住貪婪的嘴嗎?如果無法留給后人充分的飲用水資源,那么現在礦泉水喝得越多,子孫后代的生存風險就越大。他們只有不斷進化,進化到能夠喝前人留下的污水。否則,他們能怎么辦?(據新華社)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