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一部美劇能讓美國政要如此期待,不僅奧巴馬早早惦記著看《紙牌屋》第二季,就連國會里的領導人都忍不住要吐槽。也許是因有太多的感同身受吧。
我對《紙牌屋》的興趣,一方面是源于我對美劇的關注,我在《媒體話語權》一書中還特別總結了美劇火爆的7個原因,供人參考,希望國產劇有朝一日能成吸引世界眼球的文化產品。而更主要的,則是因我在研究美國政治和媒體,而《紙牌屋》劇中表現(xiàn)出的美國政界媒體錯綜復雜的關系,似乎也在為書中相關研究成果進行通俗化注解。
我曾為某門戶網站做過一檔“透過美劇看美國”的系列節(jié)目,其中有一集講《水門事件》,我當時就說,如果沒有《華盛頓郵報》總裁格雷厄姆女士的堅持,如果不是尼克松將媒體得罪遍了,水門事件可能是另一番局面。但水門事件卻成了分水嶺,從那以后,白宮和國會都打起精神來經營與主流媒體的關系。到了克林頓時代,總統(tǒng)及白宮處理媒體關系已爐火純青,這甚至成為他從萊溫斯基丑聞脫身的一個重要原因。
事實上,在美國,但凡用心并善于處理媒體關系,巧妙推行政治主張的總統(tǒng),都在總統(tǒng)“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而少數(shù)幾個不用心或僵硬處理媒體關系的,多半結局慘淡。
國會政治也是該劇一大看點。在美國歷史上,有一位總統(tǒng)與安德伍德十分相似,那就是林登·約翰遜。他堪稱美國國會歷史上最大的權術家。約翰遜在國會25年的苦心經營,不僅成為肯尼迪選他做副總統(tǒng)的重要原因,也使得他在接替遇刺的肯尼迪出任總統(tǒng)后,得以輕松推行其“偉大社會”計劃,在相當一段時間里,國會成了約翰遜的“復印機”,他的提案通行無阻,這在美國歷史上空前絕后。奧巴馬看完《紙牌屋》曾感慨,“安德伍德這家伙完成了超多的事情。”其實,當年約翰遜完成的更多。如果不是越戰(zhàn)牽絆,約翰遜也許會把奧巴馬及以后很多總統(tǒng)的活兒提前半個世紀干完。
作為美國政治潛規(guī)則的藝術化教材,《紙牌屋》告訴人們:在美國,玩不轉國會政治的總統(tǒng)“完成不了超多事情”,不懂得與媒體打交道的政客登不上政治的天梯。(張國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