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揚子晚報記者來到南京華東飯店探訪,發現省兩會的午餐是自助式的,每桌只提供兩道固定菜食:一籠最近很紅的慶豐包子和一鍋殺豬菜。據服務人員介紹,這里的慶豐包子是正宗的,而且和習近平吃的一樣,也是豬肉大蔥餡的。
事后此事居然遭到“正宗慶豐”的抗議,說南京兩會侵權,因為它們的慶豐包子,顯然不是從北京運過去的。
單從司法角度,慶豐包子假如是一個注冊商標,這種使用肯定有問題,但是有多大問題呢?包子是給“兩會”代表吃的,沒有拿到街上去賣,所以并未盈利,沒有造成市場效應。所以,司法解讀,這種侵權假如成立,應是知識產權上的問題,當然前提是慶豐包子要注冊,如果它還沒有注冊,這是個提醒的好機會。
但實際上,全國人民都會認為其中的潛臺詞更顯著。當然這種顯著也止于一種政治氣氛而已。如果是會議統一安排,官方認為這很有政治意義,其實人們都知道,生活飲食上與領袖保持一致,并不代表更多。再者,如此一嘗,不過是讓人們知道炒肝與豬肉包子的味道罷了,再不會有人更多附加政治寓意。當然我以為這更多的是一種流行風,只是這個流行風是從領袖引發,飲食上海一時之尚而已,人們并未真的深究其中代表什么不代表什么。更可能,這只是飯店自己安排,作為一種新式面點供應,那便是一個有談資的花絮而已。(殷國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