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招錄的4名雙語講解員,有3個是局領導的子女。”近日,有網友匿名舉報稱,徐州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管理局于2008年招聘了4名講解員,其中有3人的父親都是當時局里的副局長。不過,淮塔管理局回應稱,此次招聘是嚴格按照人事部門規定進行的,當地紀委、人事局等相關部門介入調查后,結論是此次招聘程序符合規定。(12月24日《南京日報》)
4個招錄人員,其中3個就是局領導的子女。新聞一出,輿論呈現一邊倒的態勢,紛紛指責這又是一起典型的“蘿卜招聘”,并且要求要對此事嚴肅查處,給公眾一個交代。但是這真的就是“蘿卜招聘”嗎?如果現在就急著貼標簽,恐怕是太早了點。
淮塔管理局對舉報回應稱,此次招聘是嚴格按照人事部門規定進行的,當地紀委、人事局等相關部門介入調查后,結論是此次招聘程序符合規定。這樣的回復也許很難打消公眾的疑惑,但是起碼說明這事還沒有蓋棺定論,至于是否違規違紀還有待進一步的調查。筆者相信無數的網友在關注這一事件,相關單位一定會給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現在網友的輿論聲音太大,要防止社會輿論綁架了執法公正。相關調查部門一定要跳出輿論的圈子,站在法律法規的立場,給涉事單位、涉事人員以及群眾一個公正、客觀的調查結果。因此,公眾就不要先急著為事件貼上“蘿卜招聘”的標簽;涉事單位也不可一味的推說招聘合法合規,而沒有絲毫的錯誤;調查部門也不能以招聘程序符合規定為由就草草了事,得把事件調查的詳細情況一一向社會公布,對于公眾的疑問也得逐一解答。
這次招聘雖然不能急著貼”蘿卜招聘”的標簽,但是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得引起反思。之所以公眾會懷疑,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招聘程序公正,信息公開上犯了錯。一是沒有嚴格落實好事業單位招考中的“回避”原則,正是在涉事人員的身份的特殊,才引起了網民的無限遐想。二是招聘信息的發布沒有做到向社會公開,雖然招聘信息貼上了宣傳欄,也掛到了單位的網站上,但是信息受眾面的狹窄,也在群眾詬病的焦點之一。
08年的事業單位考試,也許在制度上還沒有完善,存在不足,給了一些人鉆空子的機會,但是對于此事的定性還是要以法律客觀公正的原則來處理。招聘程序符合規定,就算是涉事人員當年鉆了漏子,也不能以新的規定來裁決。既然是法治社會就當有法的精神,至于事件暴露的問題,也只好是作為“前車之鑒”,積極的吸取教訓,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當然,如果此事涉事人員存在明顯的失誤和失責,在招考中有舞弊行為,這是要承擔相應的后果的,追責也是必然的。但是在事件還沒有水落石出之前,網民還是不要急著貼“蘿卜招聘”的標簽,如果網民踢了“烏龍球”,也是要承擔相應法律處罰的。(沈道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