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成功落月,著陸器和巡視器成功“互拍”,嫦娥三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歡慶、自豪、期待之外,也夾雜著個別網友讓人感覺刺耳、充滿挑釁意味的追問:當中國還有幾千萬城鄉特困人口的時候,當貧困地區的孩子連午餐都成問題時,花這么多錢搞嫦娥登月,有什么意義?
探月工程是探月工程,解決貧困是解決貧困,這是兩個問題。中國確實存在貧困問題,但并非做每一件事都要跟“解決貧困問題”扯上關聯,才能獲得正當性和道德優越性。探月工程即使與“解決貧困”沒有關系,也可以解決其他很多問題,一樣有其必要性和正當性。貧困需要解決,探月也要進行,兩者并不互相排斥和否定,不能用“能否解決貧困”去綁架任何一種創新和改革。
不過,也不必為“登月與貧民有啥關系”這樣的問題而惱火,甚至上綱上線到“不愛國”的層面大加鞭撻,淡然視之即可。
回答這樣的追問倒是一次普及探月知識的機會。雖然奔月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但落月與登月的戰略價值、經濟價值和對普通人的意義,很多人未必知道。既然有人問了“登月工程與解決民生問題的關系”,那不妨認真地回答一下,讓更多人了解。
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這個問題的人,也許并非想獲得什么回答,或者說,并非提出了一個真問題,而是想表達貧富差距下的一種憤懣情緒。這種表達可能不講道理,只是簡單的情緒發泄,但這樣的情緒倒是在提醒我們關注現實,不要沉浸于大國的幻覺中,中國還面臨著很多挑戰,我們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 (曹林)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