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編辦有關人士圍繞行政體制改革相關問題表示,要進一步按照政事分開的原則,理順政府和事業單位關系,推進事業單位去行政化,逐步取消行政級別,加快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11月18日新華網)
近年來,有關國企、事業單位去除行政化色彩、取消行政級別的呼聲不絕于耳。圍繞國企、事業單位行政體制改革,相關部門雖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都不盡如人意,效果不甚明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等作出全面部署。人們有理由相信,國企、事業單位行政體制改革必將會出現根本性的改變,去除國企、事業單位行政化色彩不僅是大勢所趨,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
多年來,企業、事業單位行政化色彩之所以根深蒂固,難以改變,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官本位思想作祟,也有利益驅動所致。豈不見,那些在企業和事業單位任職的高管,只要享受了相應的行政級別,與此相適應的待遇,包括薪水、住房、用車、醫療等就會不期而遇,且節節升高。
應該說,不管是國企還是事業單位,都是運用各種生產要素和服務職能,根據市場需求,為公眾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經濟和社會組織。其擔負的職能和任務都是圍繞市場需求所展開的,單位所具有的行政色彩和人員的行政級別與市場、產品、經營、服務等職能沒有必然的聯系。
相反,倘若行政化色彩嚴重,必然導致單位機構臃腫,冗員過多,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這樣一來,如何能有效地調動員工積極性,或圍繞市場需求,搞好新產品的研制和開發,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呢?從這個意義上說,無論國企還是事業單位,不能固守于目前的行政化管理,滿足于個人能享受的行政級別。
毋庸諱言,所謂的國企、事業單位,既然是社會或經濟組織,就應該理所當然的以事業為重,以市場為導向,為消費者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讓自己的企業和事業實至名歸。
不僅如此,隨著各項改革的深化,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已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毫無疑問,伴隨著中央和地方事權關系的理順以及大部制改革的推進,去除行政化色彩、取消行政級別必將逐漸擴展到各類行政機關和其他社會組織。(王傳合)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