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著名作家王蒙作客南京“太湖論壇”。一位讀者向王蒙講述了她的困惑:她是一個小學生家長,發現女兒的作文假大空,甚至寫植物,都會英雄化,贊美它默默奉獻什么的,該怎么辦?王蒙說,這個媽媽遇到的問題,他不好評價,“我怕她已經形成一種格式了,要是瞎勸她該這么做,作文該這么寫……回頭,作文我看著寫得好,結果在老師那兒得不到高分?!保?1月5日《現代快報》)
大家都知道,王蒙是大作家,文章寫得好。可就是這樣一位有著豐富寫作經驗和文學作品的人,竟然無法解決小學生的作文問題,害怕在老師那兒得不到高分,你說這是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學生作文假大空、模式化的問題由來已久,可解決起來卻并不容易。什么樣的學生作文算是好作文呢?王蒙的標準為什么會和老師的標準不一致?主要原因恐怕還是還歸結于當前的應試教育。我們現在的學生作文實際上并非是“我手寫我心”的自由發揮,而是一種為了考試而進行的機械訓練。正因如此,我們的學生作文往往會選擇最直接、最經濟、最有效的方式去寫。比如我們經常說的三段論、五段論以及種種被認為能拿高分的作文方法。因為有主題健康鮮明的需要,所以要贊美不要批判;因為有文體的限制,所以不能寫成詩歌。因為有卷面分數,所以字體一定要工整等等。
老師眼里的好作文一般應該符合這么幾個標準:一是卷面要干凈,據說這是最主要的。二是作文題目要鮮明。三是開頭一定要有文采。四是內容一定要健康向上。而對于王蒙這樣的作家來講,判斷一篇文章的好壞更多的是看文字的功力和語言的魅力。文學家眼中的學生作文應該是文章,而老師眼中的學生作文不過是一道考試題目。
作文是語文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文字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判斷能力的重要途徑。然而如今的學生作文更多的是被當作考試題目,如此一來,作文就失去了其本該擁有的鮮活性,創造性和文學性,變得僵化和死板起來,甚至成為很多學生第一次說謊的開始。
王蒙不敢教學生寫作文的尷尬,其實更是當前語文教育的尷尬。前段時間,民國小學生作文之所以備受追捧,恰恰是因為那些學生作文有真情有生活有文采。我們每年高考作文題目一出來,也有不少作家模仿學生寫同題作文,盡管那些文章讀起來非常好,可在老師的眼里卻未必能得到高分。
我們的作文究竟該教什么,該怎么教?這還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王蒙雖然不是老師,但就作文而言,王蒙應該比一般的老師更有發言權。然而現在擁有發言權的是老師,為什么?學生作文是為了考試而存在的。(關東客)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