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國慶節休9天,增休元宵節”?這條令人驚喜交加的微信朋友圈傳聞,是真的嗎?記者查詢后發現這是“網友自制版2014年節假日放假辦法”。國家旅游局新聞處工作人員表示,目前,2014年的放假方案還在研究中。
自制2014年節假日放假安排表,盡管不乏幻想與調侃意味的惡搞成分,但其背后折射的卻是民眾對假期合理安排的殷殷渴望。正如專家所言,雖然這則放假安排只是網友個人的設想,但卻反映了公眾對未來假日調整的一種期盼,以及大家既抱怨調休打亂工作、生活節奏,又擔心沒有調休就失去假期的矛盾心理。
前不久由全國假日辦通過多家網站發布的“關于法定節假日放假安排的調查問卷”顯示,超過八成的受訪者對現行的放假安排表示“不滿意”。盤點網民的“不滿意”,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假期天數太少,除去正常的雙休日,真正的假期只有短短的11天;二是唯一的國慶長假難以滿足國民對休閑旅游的剛性需求,以至于“黃金周”成為擁堵不堪的“黃金粥”;三是對雙休日的隨意拆挪,既打亂了正常的工休秩序,也讓所謂的3天小長假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應該說,盡管網友自制的“放假表”仍不免遭遇眾口難調的質疑,但其中一些“設想”還是契合了民眾的部分訴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現實意義。比如,假期總天數比2013年多出10天的“安排”,與專家們對假期絕對數要達到15——20天的建議不謀而合;再比如,將“春節”和“國慶”的兩個長假延至9天的提法,更不無道理。
“春節”作為國民最看重的團圓節日,適當延長假期,既有助于敬老親情的充分釋放,也契合讓勞動者的一年疲乏盡可能得到休養生息的傳統本意,更可在某種程度上為在外游子漫漫回家路的“一票難求”減壓——9天長假可以讓民眾選擇“除夕”過后乘車。至于國慶節假9天,其對稀釋“黃金粥”的意義不言而喻。
也許,由于基于農歷考量的傳統佳節與公歷和雙休日的自然排序未必同步,任何一種節假日的放假安排預案,都難以做到讓每一個國人都滿意的盡善盡美,但假日設計的“合理”初衷,應該是盡可能滿足多數民眾的基本訴求,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讓民眾出行順暢便利,假期休閑質量提升。
自制版“放假表”無疑是一種訊息傳遞。解讀其意重在關注個中民意表達,不必對其具體日程苛刻挑剔。在筆者看來,放假設計“合理”當把握兩個關鍵環節,一是適當增加“長假”,盡力滿足民眾旅游需求;二是取消3天“小長假”,盡可能讓雙休日與傳統節日保持原貌,讓民眾對雙休日多些“自主權”。(錢江晚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