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善待醫生,尊重醫生。因為,當醫生屢被傷害,當醫患失去互信,受損的不只是醫生群體的職業前景,更會使患者處于危境之中。
?。玻等?,浙江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3名醫生被捅傷,其中一人不治身亡。據了解,行兇者此前曾在該院手術,但對手術結果有異議。醫生和患者本是命運共同體,近年來卻不斷發生沖突,甚至有醫生因此喪命,為什么?
幾乎每起醫生被傷害案,都可歸結為醫患之間失去信任,溫嶺這起事件亦是如此。我國著名肝膽外科專家吳孟超說過,“醫生治病,就好像把病人一個一個背過河”。言簡意深,患者信任醫生,才會把性命托付于你;醫生有責任,才真心背患者過河?,F如今,這種信任已變得稀缺,而要破解醫患沖突,必須從重建信任開始。
那么,在社會普遍的信任危機中,醫患如何建立互信?其實,醫生信任患者相對來說并不難,難的是患者信任醫生?;颊邽楹尾恍湃吾t生?一方面,確實有無良醫生見利忘義,背棄醫德,影響了患者對醫生的整體評價;
另一方面,患者不掌握專業醫學知識,對醫生有種本能的提防心理,特別是出現糾紛后,容易想當然地認為醫生搗鬼。可見,要實現醫患互信,首先醫生要恪守醫德,同時監管部門要有所作為,清除害群之馬。
醫患出現糾紛時,應建立可靠的化解機制。有事故就有糾紛,有糾紛不可怕,關鍵是如何處理。醫療糾紛全世界都有,發達國家也不例外。據報道,僅2006年,日本270所國立醫院共發生醫療事故1300起,但他們通過完善的醫療保險制度,化解了矛盾。而在美國,幾乎每家醫院都有一個倫理委員會,其成員來自各行各業,有醫生、注冊護士以及社區代表、律師等,這就使得專業性、公正性、法治性都得到了保證。我國也有處理醫患糾紛的第三方機制,但公信力尚需提高。
還需關注的是,一些醫生醫德堪憂,與不合理的機制不無關系。我曾采訪過協和醫科大校長助理袁鐘,袁鐘說,在協和掛一個專家號才14塊錢,而協和的停車費每小時都要15塊錢。醫生應該靠什么賺錢?靠知識與技術。但是,我們并沒有給醫生的知識和技術買單,只愿意給藥物、器械、材料買單,說白了醫生不受尊重。無獨有偶,《人民日報》也曾刊文,全世界的醫生都是靠技術吃飯,惟有中國醫生靠賣藥生存,其公信力自然受到質疑。這與其說是醫生的道德缺陷,不如說是制度的設計缺陷。
就在溫嶺事件發生當天,健康界傳媒發出《醫院暴力零容忍倡議書》,其中提到,“無論我們面對怎樣的艱苦卓絕,我們必須致力于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質量與安全”,并表示“體制缺陷和管理落后造成的災難,均不能讓醫療體系自我吞咽和消化”。所以,請善待醫生,尊重醫生。因為,當醫生屢被傷害,當醫患失去互信,受損的不只是醫生群體的職業前景,更會使患者處于危境之中。(王石川)
相關新聞
更多>>